他1995年参加工作,从襄石复线、武九扩能,再到新港铁路、天河潭景区,转战南北,每一个工地都留下了他坚实而朴实的身影。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张扬的个性,但他用自己的言行一点一滴地渗透和感染着我们,以过硬的业务、扎实的数据、无私的奉献,长年默默耕耘于试验检测工地。多年来,他以自己的辛勤汗水,任劳任怨,坚定而执着地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肩上的那一份责任。他就是中铁七局武汉公司天河潭景区提升项目部试验室主任聂林银。
“ 干一行,钻一行”
“试验工地靠的是数据说话,来不得半点虚的。”这是工地一位老师傅说的话,他一直把它作为座右铭牢记在心里。
作为一名技校毕业生,他深知要想在试验领域独挡一面、做出点成绩,就必须以勤补拙、加强理论学习和实作锻炼。在工作中,他虚心向老同志虚心请教,以满腔热情投入忘我工作之中。为提高业务技能,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一直坚持自学,先后取取得了《铁道工程》中专、《建筑工程管理》大专和《土木工程》本科文凭,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实现了从一名试验工到试验专业副主任工程师的成长跨越。2012年,他在总结本行业技术管理实践基础上,撰写的理论文章《探讨铁路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浅谈企业精细化管理》先后在海南大科技、门窗杂志社等刊物上发表,受到了同行和同志们的充分肯定。
2011年,在接受新洲香炉山梁场试验室的组建任务后,他与同事们一道夜以继日,从驻地建设、仪器设备的进场和安装,每天盯现场,做好试验室仪器设备的标定和自校,完善试验室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把好原材料进场关,抓好钢筋﹑水泥﹑砂石等材料的抽检,以及混凝土的配合比、标准击实试验,保证每一项检测结果都经得起时间检验。在当年铁道部专家组对香炉山制梁场进行实地核查中,梁体质量合格率100%,一次性通过国家级认证,并获得铁路桥简支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
他在公司《廉政提示语手册中》这样写到:“党性国纪岂能轻视,自尊自爱懂得珍惜,请不要为一已私利自毁前程!爱家,请自律;爱钱,讲清白;伸手,必被捉。”他深知试验数据对工程质量的重要性,他对试验工作定下的原则是:检验工作与验收标准相结合,不漏判、不错判;人与检验仪器相结合,不违章操作,不忙中出错。他认真贯彻国家试验检测法规,做到每项检验有章可依;凡进入现场的原材料,每批都要求出具生产厂家的质量保证书、检验报告,保证每批次的原材料都按规定的数量进行检验。并及时做好项目检验、数据反馈,填写跟踪台帐,便于日后查阅,确保测量数据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默默奉献的“幕后英雄”
平凡岗位见精神。有人认为工程试验工作繁琐还很累人,“干好了应该干、干不好受埋怨”,因为责任重大,很多人不愿意从事这项工作。但他却说,正因为这个职业的严谨性,更说明它在行业中的份量和重要性,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一定要干好,干出点成绩来。
为了理想,他选择了执着,在试验岗位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先后参与了襄石复线、天兴洲大桥、武汉外绕、新港铁路、娄邵铁路等重点铁路工程的建设。对于他热爱的试验检测工作,他付出了全部的身心和汗水。他已记不清在条件艰苦、简陋的工地试验室做了多少次繁琐、枯躁的试验,也记不清为了一个试验参数度过了多少个的不眠之夜,更记不清有多少次为了不影响工程进度而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参加工作多年来,没有发生一起因为自己的工作失误出现的返工事件。在同事们的眼里,他提供的数据基本就代表着免检的标志。2012年,因工作成绩突出,他荣获武汉公司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15年下半年,工地接到为娄邵铁路打增援的任务,由于线路长、工期紧、任务重,他既当试验员,又当驾驶员,对于项目部临时交办的任务他从不推辞、抱怨,总想办法克服困难、尽全力完成。当听说项目部急缺扳道员时,他第一个站出来,主动请缨,负责24小时待命手动扳道岔。有多少次,当下半夜工友们还处在沉沉的睡梦中时,他就悄悄起床,带着手电、骑着电动车,第一时间赶到几公里外的娄底西站,摇动道岔,保证机车、长轨车进出运梁畅通。在他的带动下,项目部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的争先氛围,为保证“9.30”节点工期目标的实现赢得了宝贵时间。
热心的“三哥”
聂林银在家排行老三,尽管年龄不算太长,但在项目部年轻技术员眼里,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三哥”。
“三哥”是个热心肠,工地上大家有什么心事、有什么想法,都愿意与他谈。在贵州天河潭项目刚进点时,为项目最快最好地达到生活生产条件,他带领同事一起搞房前屋后的卫生,协调办公、生活住宿环境。为让女同事住条件较好的房间,聂林银服从组织安排,连续搬了4次家才安顿下来。有一次同事突发疾病,在风雪交加的夜晚,他开车二十多公里,陪同一起去医院看急诊,陪她打完点滴已是零晨两点钟。第二天一大早,又开车接她回项目驻地,风雪刚过的路面很滑,不是专业司机的他硬是走走停停、小心翼翼地把她安全接了回来。
“三哥”2004年入党,在项目部是一个年轻的“老党员”。由于人缘随和、乐于助人,大伙与他谈得来。作为项目部的党小组长,他主动担任了多个青年技术骨干的入党介绍人,在日常工作、生活经常关心、引导他们。用他自己的话说:“当看到培养的骨干和徒弟一步步走上更高的管理岗位时,其实我比他们还高兴。”“三哥”身体较胖,有低血糖的老毛病,必须少吃多餐。他就利用喜欢做饭的时机,工作之余经常露一手,有时自掏腰包与大家一起包饺子,做几道可口的佳肴与同事们小酌几口。
谈到“家”,聂林银有不少的愧疚,觉得亏欠家人的较多。工程人的使命感,让他在家与工地之间徘徊,和亲人的相聚在一起的时间还没有与同事在一起的工作时间多。聂林银的老家在贵州安顺,离天河潭项目部相距不足六十公里,但为了不影响工作,多少次与家乡擦肩而过,他都没有回去看看。同事们问他:“你这样拼命地工作值不值?”他说:“能够为自己的家乡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就没有什么后悔的。况且建好了‘大家’,也为了‘小家’,这不正是公司提倡的‘家文化’吗?1
(周世平)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