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一线

郭福俊:妙手回春好“医生”

2016-04-21 07:12:20来源:用户投稿作者:铁路乘客

源板。牛 晶 摄

人物素描 郭福俊,41岁,长治北站运转车间减速顶工区检修工人。他从零起步,勤奋钻研,终成设备好“医生”。自2001年起,他共修复减速顶执行电源板38块、控制继电器板10块、电磁阀442台。

2000年,长治北站运转车间减速顶工区成立。减速顶设备配合驼峰使用,可以变过去人工制动为自动调速,能够更好地提高列车解编能力,减轻调车组人员劳动强度,也有利于人身安全。时年25岁的郭福俊从客运员转岗到减速顶工区,成为第一批职工。对于他来说,减速顶是个完全陌生的事物。面对型号众多、构造精巧的减速顶设备以及复杂的微机控制系统,不懂电脑、不懂电子、不懂机械,堪称 “三不懂”的他有点发懵。

因为是新安装的设备,减速顶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要在车站住一段时间,监控设备运行情况,当面教授职工使用方法。为了快速掌握减速顶工作原理,尽快适应新的岗位要求,郭福俊也住在了车站,白天操作设备,认真听课记录,晚上看操作手册,随时向设备厂家技术人员提问请教。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个月后,郭福俊不仅掌握了减速顶的工作原理,而且能熟练地使用和更换设备。

控制继电器板和执行电源板是微机控制减速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比较 “娇气”的元件,通电时间过长和遭遇雷击等都易损坏。在减速顶投入使用后的第一年夏季,连续两次大的雷击烧毁了6块执行电源板、1块控制继电器板,影响了调速设备的正常使用,造成了2万多元的损失。

看到更换下来的各种电路板静静地 “躺”在柜子里,郭福俊觉得可惜,便暗下决心,要亲手修好它们,为车站节省一些费用。

想着容易做起来难。郭福俊从未接触过电子维修,更何况是复杂的电路板。他给自己制订了学习计划:从最基础的知识学起。那段时间,他成了图书馆的常客,翻资料、记笔记,常常忘了吃饭的时间。对一些晦涩难懂、看不明白的知识点,他上网查资料或者给厂家技术人员打电话咨询。有一次,他还坐长途车跑到厂里当面求教技术人员。家里的书桌也成了他的工具台,摆满了焊枪、松香、锡条和一堆电子元件、电路板。有时,他拿着电路板对照电路图能看好几个小时,仔细分析各种故障产生的原因和修理的方法。超常的努力终于换来了回报。半年后,库房中那些弃之不用的电路板经过他的仔细维修,再次派上了用常

工作中,他还发现,由于没有合适的检测工具,维修过的电磁阀拿到现场更换后,有很多不能正常使用,还得重新卸下来,既影响作业效率,又增加了职工劳动强度。

为解决检测试验问题,他茶饭不思,琢磨了好几天,终于想到了一个“土办法”:在一个真空拔罐器的头部嵌入钻了孔的整体胶阀,制作成简单易用的检测小工具,破解了电磁阀维修后无法检测其性能好坏的难题。他将这个小工具的制作过程及使用方法写成理论文章发表在了行业刊物 《减速顶与调速技术》上。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郭福俊妙手回春,成为了医治减速顶设备病害的好 “医生”。自2001年起,他共修复减速顶执行电源板38块、控制继电器板10块、电磁阀442台,节省电子元件维修费用约16万元。

光阴荏苒。郭福俊从一个 “三不懂”的年轻人成长为减速顶设备维修的 “行家里手”。 “每当看到修好的电路板和电磁阀重新派上用场,我心里就特别高兴。”郭福俊说。

这种高兴,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它朴素而珍贵。

记者感言

与性格内向的郭福俊交流其实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他不觉得自己干了多么重要的事情,也没感觉自己的成绩有多么惊人。他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平平常常的人,一个扔到人海里就找不到的角色。但工作是他的立身之本,是他心之所系的事业。干好工作并从中寻找快乐,是他最朴素的想法。然而,正是这种平常心打动了记者。记者从他身上看到了一名普通劳动者的快乐与责任。

人们常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郭福俊的成绩与他对待工作、生活的态度是分不开的。生活就是这样,你热爱它,它就给你带来快乐;你为它付出,它就给你带来收获。

愿我们的生活多一些平和,多一点温暖,多一份阳光。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