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石宗林 通讯员王文龙

2月8日(大年初一),安顺站显得有些冷清。一大早,客运值班员刘玉莲就来到车站,开始了新年第一天的工作。接送列车、引导旅客、帮助重点旅客……就是这样一份普通的铁路客运工作,刘玉莲一干就是33年。春节后,她就要退休了。

“客运工作虽然很累,但我十分热爱,对这份工作充满了感情。”刘玉莲动情地说。

33年前,刘玉莲跟随父辈从湖南来到贵州,参加了铁路工作。安顺站位于沪昆铁路大动脉西段,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一直都承载着当地百姓出行的重任,成为人流集散的枢纽。

过去,这里的生活和工作条件都很艰苦,车站的同事换了一拨又一拨,走了一批又一批,而刘玉莲坚持了下来。

刘玉莲也有自己的“粉丝”,旅客王振就是其中之一。说到王振,还有一个故事。

1月27日,一位中年男子手拿一面写有“感谢安顺火车站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锦旗站在站前广场上,和几名车站工作人员交谈着。这位旅客叫王振,在武汉打工,节前从武昌乘坐K109次列车回安顺过年,由于思家心切,下车时把一个装有钱包等贵重物品的行李包遗留在了列车上。当他发现行李包丢失时,冷汗直流、不知所措。正在巡视的刘玉莲看到他着急的样子,主动询问,得知情况后,立即通过电话联系正在运行的K109次列车列车长。很快,列车长回话,找到了这位旅客丢失的行李包,并说将在列车返回安顺站时将行李包归还失主。事情过去不久,安顺站就收到了王振寄来的感谢信,信中说:“如果不是刘大姐伸手相助,我们一家的血汗钱就没有了。刘大姐真是最美的铁路人。”

2014年春节,刘玉莲父亲生病住院,单位领导得知后让她回家照顾老人,并陪父亲过春节。可刘玉莲想,车站还有几个家在外地的职工,他们更需要回家,更需要和家人团聚,于是主动找到车站领导,要求春节上班,让家在外地的同事回家过节。领导考虑到她几十年没在家过过春节,加上她父亲身体不好,怎么也不同意她春节上班,但在春节的几天时间里,车站站台上依旧有她忙碌的身影。

“在安顺站,说到刘玉莲,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春运期间,每天工作日程都安排得满满的,但她不以为累,总是开开心心地对待旅客,让旅客在车站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安顺站客运主任雷红说。

“虽然我们在一个车站工作,但我们却几乎没有一起出过远门,没有一起走过亲戚,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不过好在她很快就要退休了,今后可以弥补。”同在安顺站工作的刘玉莲的丈夫说起妻子时,虽流露出一丝遗憾,但更多的是骄傲和自豪。整整33个除夕,夫妻二人都是在车站食堂里和大家一起吃着简单的年夜饭度过的。

从工作那年开始,刘玉莲就与春运结下了不解之缘。33年来,她从一个花季少女变成了一名双鬓斑白、眼角满是皱纹的中年妇女。但对她来说,变的是年龄,不变的却是那份责任和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