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一线

传承,让口岸“金花”更加艳丽

2015-12-23 07:56:47来源:用户投稿作者:瑞士法郎

本报通讯员陈旭东

图为工长陈佳(右)与俄方检车员共同确认车辆故障。崔志海 摄

在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满洲里,线路密布的铁路宽轨作业场,是 “一步不白走,一眼不白瞅,故障不漏掉,为国把关口”的哈尔滨铁路局 “金花精神”的发源地。

齐齐哈尔车辆段满洲里运用车间国境站技术交接所 “三八”女子检车班,在近30年的岁月洗礼中,先后获得全路先进女职工集体、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状、黑龙江省巾帼文明示范岗等荣誉。

1986年3月, “三八”女子检车班的成立,打破了检车工作由男性职工 “一统天下”的格局。第一任工长赵金花和姐妹们以不服输的劲头,在艰苦的环境中摸爬滚打,以顽强的毅力努力工作,就连俄方检车员都对她们竖起大拇指。

平凡的检车岗位关系着祖国的利益和荣辱。如果俄方故障车辆因漏检被接入我方、返回时因故障被俄方拒收的话,中方就要以外汇 (瑞士法郎)来赔偿俄方车辆占用费。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自豪感驱使着 “三八”女子检车班职工以强烈的责任感和精湛的技术倍加努力地工作。

随着赵金花等一批老同志的陆续退休,到2010年10月,国境站技术交接所的女职工锐减,充实进来许多男职工,三班倒作业变成两班倒, “三八”女子检车班也随之消失。而在段党政工组织的支持下,2011年4月15日,“三八”女子检车班又重新成立了。

通过竞聘, “80后”陈佳成了这个班组的 “掌门人”。她带领姐妹们忠实地践行、传承着 “金花”精神,以 “作业标准严一格,确保车辆无一事”的新要求,续写绚丽的篇章。

由于人员紧张,班组没有专职翻译。面对困难,陈佳和姐妹们自学起了俄语的车辆技术术语。她们的 《检车员工作记录手册》上面,记录着由俄文、汉字及拼音组成的 “车辆配件名录”。时间久了,这种土洋结合的巧方法让她们工作起来得心应手。

时间在流逝,环境在改变,人员在更替。精神的传承,让 “金花”精神扎根在这片土地上,历久弥新。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