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力
母亲近来喜欢上发短信,但她所发短信的内容,常有别字,我有时会带着调侃的意味对母亲讲,她是写“通假字”的高手。母亲有时也略微自嘲地说,原来读书读少了。
母亲只上过小学一年级,几乎没有学习拼音。他们那个年代的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严重,当时为了挣工分,一般不会让女孩子上学。所以让母亲用拼音打字简直是幻想,只能用笔画。
已年过半百的母亲,常常对我讲她的记忆力下降得特别厉害。认字识句,只要是她未曾见过的,难度颇大。
母亲之所以要学习发短信,直接原因是母亲的一位朋友小瞧她,认为母亲根本学不会。而且当天晚上,母亲的那位朋友还故意发一条短信来刺激母亲,要知道母亲的那位朋友可是初中生。母亲气不过,下决心一定要学会发短信。恰逢表妹中秋节到我们家玩,母亲就让表妹教她发短信,经过几次手把手的教学,母亲掌握了其中的要领。
母亲的第一条短信就发给了小瞧她的那位朋友,朋友不相信是母亲发过去的,于是回复了一条短信,母亲再发了一条短信证明是她自己发的。只不过那短信中的内容有瑕疵:母亲写了一个别字,将“所谓”写成了“所为”了。我国庆回家,母亲与我闲聊时,笑着说明了其中的缘由。
后来,母亲与我的交流方式不再是单一的打电话,还有短信的辅助。时不时地,母亲会给我发她当日的生活情况,当然我也会认真而耐心地回复。母亲虽然学会了发短信,但她时常写错别字,毕竟母亲识字不多。像母亲发给我短信,将“飞驰”写成“飞池”,“妄想”写成“王想”,撕”写成“斯”等。每有错别字,我都回复给她纠正。
经过相互间多次发短信,我与母亲之间的情感更进一步加深了。
记得有一次,母亲在短信里说:“儿子,其实妈妈学发短信是想与你多多交流,妈妈也知道有些事情打电话不好说,发短信才能更好地表达真实的想法和情感。”看到这条短信,我瞬间泪眼朦胧。
母亲曾经告诉我,她终于体会到了以前那些老人所说的孤独和寂寞。父亲和我常年在外打工,妹妹上学,一个月才放假。大部分时间,母亲都是孤身一人,没人听她说话,陪她聊天。
我跟母亲说手机上有微信软件,既可以发信息又可以发语音,更好用,只是要花费一些流量。母亲听了,记住了,请别人教会了她用微信,后来觉得流量花钱,于是不用了——母亲总是节约的。
自从学会了发短信,母亲就常给晚辈们发短信,她说以前过年过节都是晚辈们给她祝福,现在应该礼貌地回复。晚辈们收到短信后,都表示惊讶。
母亲还给父亲发了短信,父亲打电话回来说:“刚才是哪位给我发了一条短信呀!”当场就把母亲乐开了花。
母亲一直以为发短信是免费的。后来不知道听谁说了发短信是一毛钱一条,母亲还叹息了好久,后悔发了那么多短信,还说早知道就不学这些新东西。我听到后也是哭笑不得。后来,为了实现免费短信,我偷偷地帮母亲开通了短信包。
母亲是有心人,专门准备了一个小本子,里面记录着错别字。母亲不认识拼音,她总是将不认识的字用认识的字代替。因此母亲经常写出同音字,这就是我的母亲喜欢写“通假字”的原因。
母亲认的字,大多数是看电视字幕学到的。只要有不认识的字,母亲便做好记录,家里几个写满了字的大本子便是母亲习字的最好例证。
每当翻看母亲亲手所写的文字,我总有心灵上的情感涌动并由衷的自豪。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