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鲲
“览苍山、游洱海、观古城,大理,你一生不能不到的地方。”云南大理风光游广告词吸引了我,趁着休假,我打起背包,开始了说走就走的旅行,一路向西奔大理。
大理被称为“文献名邦”,是云南最早的文化发祥地之一。据文献记载,公元前4世纪,白族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散布了许多氏族部落,史书中称为“昆明之属”。公元前221年,秦朝开始经营西南,在西南地区建立行政机构,自此开始中央王朝对大理的统治。汉代武帝出兵击败了“昆明之属”各部落,并在大理地区设置了叶榆县,开辟了我国南方丝路,使得大理成为了四川通往印度的“南方丝路”中转站。三国时期,云南、贵州以及四川西南部被称为南中,归属蜀国;后孟获叛乱,诸葛亮平定叛乱,在大理地区重建云南郡。唐贞观年间,唐王朝设置了戎州都督府,大理地区各县均归其管辖;公元7世纪,洱海周围出现了蒙崔、越析、浪穹、邓赕、施浪和蒙舍6个“诏”(部落),其中,蒙舍诏在诸诏之南,故称南诏(大理国)。公元1253年,忽必烈率军进逼大理;公元1254年,大理国亡。
我从大理市中心出发,乘坐汽车一路观赏苍山雪景去大理古城。远眺群山,雄伟壮丽的苍山横亘大理境内,山顶白雪皑皑,山下绿色苍翠,听导游讲这经夏不消的苍山雪,是素负盛名的大理“风花雪月”四景之最。
踏进大理古城,脑海里不断掠过金庸《天龙八部》关于这个神秘浪漫江湖的描述,近看逝去的王者之邦、戎马之地,遥想这里曾经狼烟四起,战旗猎猎飘扬。看到固若金汤的城池,你会确信那些残酷的战争不是传说,城墙墙体内部用的是土石,外部用的是特制城砖,黏合剂竟是蛋清和糯米。听导游讲,可入口养生的黏合剂加强了城墙的牢固性。城楼上建有敌楼群15座、垛口1560个,仿佛随时等着箭羽凌空而来。南北门外有宽宽的护城河,洱海和苍山是大理的天然屏障。
走在大理的街上,时光雕刻出的魅力,让你触手可及,大理古城的城区道路仍保持着明清以来的棋盘式方格网结构,素有九街十八巷之称。城内由南到北,一条大街横贯其中,深街幽巷由西到东纵横交错,全城清一色的清瓦屋面,鹅卵石堆砌的墙壁,显示着大理的古朴、别致、优雅;从苍山上引进城里的清冽泉水,穿街绕巷,叮咚的水声好似琴音;每家每户大小不等的花园里,种植着兰花、山茶、杜鹃,各种花红绿蔓伸到墙外,连出一条条花巷,芬芳弥漫在山城,唐宋时期“户户种花、街街流水”的风韵依旧在,悠悠的庭院像是时光的沙漏,缓缓地滴落着绵长的历史。城内五华楼和洋人街,以及中式风格的基督教堂和天主教堂,演绎着曾经的繁荣和鼎盛,散发出浓郁的怀旧味道。
走出古城,东边洱海温柔的天光,西边苍山氤氲的云影,如同浪漫影片的布景,吸引我加快了观光的脚步。洱海是一个风光明媚的高原湖泊,素以“高原明珠”著称,是仅次于滇池的云南第二大湖,因湖的形状酷似人耳,故名洱海。
我选择乘游轮饱览洱海风光,冰清玉洁的雪峰,倒映在蓝色的洱海之中,仿佛白云游进了水里,分不清哪是山,哪是云,哪是水,哪是天。游轮划过的一排排浪花,轻舞在碧蓝的海面,游客们涌向船头,观景、拍照,我倾听着船上白族少女的悠扬情歌,慵懒地享受着此刻的闲适……
晚上入住下关时,大理“风花雪月”四大景观中的“下关风”迎面扑来,一缕清风里带来的花香,裹着细碎的浪漫。难怪有人说,在这样的风景里,很想化作蝴蝶泉边的一只彩蝶,成为这传奇古城中的一双翅膀。
没来大理之前,仅知道“风花雪月”是曲牌名称。游过大理之后,才知道“风花雪月”是大理最著名的四大景观。大理的上关(地名,下关亦同)是一片开阔的草原,鲜花铺地,姹紫嫣红,人称“上关花”;下关则是一个山口,清风徐来,舒爽惬意,人称“下关风”;雄伟壮丽的苍山横亘大理境内,山顶白雪皑皑,银妆素裹,人称“苍山雪”;洱海风光秀美,每到月夜,水色如天,月光似水,人称“洱海月”。当地有民谣:“身披下关风,脚踏苍山雪,早看上关花,晚观洱海月。”我恍然明白,大理是因风花雪月让游人沉醉,在这里可以与少年时痴迷的小说相遇,可以与曾经看过的《五朵金花》旧电影相遇,可以在“大理三月好风光,蝴蝶泉边好梳妆”的歌声中与金花相遇。游走在这样的风景里,地老天荒的韵味,慢慢地浸入了人们的灵魂。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