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一线

山区铁路18年的防洪之路

2015-12-03 08:27:16来源:用户投稿作者:江

本报记者陆华本报特约通讯员张伟明

1997年4月1日,昆明铁路局恢复成立。一个月后,汛期到来。从这年汛期起,昆明局与暴雨、泥石流、陷穴、落石等各种水害及次生灾害展开了较量,用责任和汗水谱写了一曲嘹亮的防洪之歌。

到今年10月31日,昆明局防洪工作取得了“有险情早复旧,有水害无事故,水害发现率及防撞率达100%,连续18年实现防洪安全”的好成绩。

18年的防洪安全之路,有过多少让人感动的故事呢?

巍巍乌蒙山剑指苍穹,与北盘江一道,自古如接天屏障、通天玉带,将古黔之地隔囿于西南一隅。在这崇山峻岭之中,六盘水至红果的水红铁路将滇黔两省紧紧联系在一起。

一趟列车从北盘江大桥上呼啸而来,曲靖工务段水红铁路57公里处看守点看守工陆发荣手举黄色信号旗,身体笔直,目送列车安全通过。

已经从事11年看守工作的陆发荣说:“每当看着一趟列车安全通过,我都会感到很踏实。”

2004年,陆发荣和妻子赵吉书来到这个看守点,11年间,夫妻俩往返巡查铁路线60余万公里,成功处置落石50多起,安全接发客货列车21万多趟。

在全长154公里、桥隧占比达56.3%的水红铁路上,像陆发荣一样的看守工共有147人,人均看守1.05公里线路,这是一段名副其实的由人看起来的铁路。

云南省洱源县境内的大(理)丽(江)铁路72公里处看守点,位于笔架山二号隧道和北衙隧道之间,看守房由北衙隧道的避车洞改建而成。在这里,白天与黑夜没有明显的差别。

看守工寸志光和寸军文父子俩白天黑夜值守在这里。没有火车的时候,漆黑的看守房里十分寂静,甚至只能听到彼此的呼吸声。

“我爹经常向我传授业务知识,教我一些落石状态下的应急处理办法。”寸军文说,这个时候也是看守点最热闹的时候。

这些“夫妻档”“父子兵”齐上阵、坚守岗位确保安全的场景,仅仅是3000公里云南铁道线上防洪的一个缩影。

云南山高谷深、气候多样、地质复杂,在暴雨肆虐和地震频发的情况下,铁路沿线的山石、边坡就会“不安分”起来,泥石流、塌方、落石层出不穷。

昆明局有这样一组数据:2014年遭遇水害584次,3级以上地震29次;2015年1月1日至11月4日,遭遇水害469次,3级以上地震26次。昆明局防洪办负责人说,水害平均每天1.5次以上,地震平均每月2次以上,每年在危险情况下巡查线路设备的人员约2万人次,但从未发生过责任事故。

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为了筑牢安全防线,昆明局把压力逐层传递,建立了路局、站段、车间、班组四级防洪责任体系。局领导带头24小时防洪值班,站段长、车间主任、工班长带队巡查值守,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保一级、层层抓落实、合力保安全的格局。

昆明局采取领导包片、干部包点,添乘或徒步检查等多种方式,动态研判安全风险。沿线各单位干部职工都参与排查安全隐患。“有些山连羊都爬不上去,何况是人?但上到山顶,下至河边,都有我们的足迹。”一线的干部职工这样说。

2012年8月的一天,机车司机余云海和邹树全在值乘中突遇大雨,两人严格执行雨季行车办法,以遇上险情能随时停车的速度牵引列车。突然,两人发现线路前方有坍体侵道,几乎同一时间,余云海毫不迟疑地紧急制动,列车稳稳停在距离水害地点约70米处,避免了旅客列车事故的发生。

对于防洪功臣,昆明局都会给予表彰奖励,仅今年汛期就表彰奖励了317人。

今年汛期,昆明局管内区域性、阶段性降雨集中、雨量大,局部地区降雨较往年增多1倍,共经历13次大面积强降雨。面对巨大的防洪压力,昆明局上下齐心、严防死守、加密巡视,全力以赴防汛抗洪。

“安全是我们的饭碗工程,只要旅客平安,再苦再累也情愿。”采访中,许多干部职工都如是说。

18年来,昆明局干部职工围绕防洪安全讲感受、谈认识、查问题、找差距、提建议,共写出了1.5万余篇建议文章,形成了9000多条合理化建议。

18年来,昆明局党工团组织凝心聚力齐上阵。昆明局党团组织成立了遍布全局的党团员防洪看守点、党团员防洪突击队,工会组织开展了防洪安全立功竞赛。各级组织发挥自身优势,带动了3万多名干部职工合力攻坚保安全。

18年来,昆明局积极与沿线地方政府的防汛、气象部门联系,只要对方一启动预警,他们就及时布控,果断采取防范措施。

18年来,昆明局以确保行车安全为核心,对防洪安全关键处所、重点区段进行认真分析研判,及时向干部职工发布信息,并适时根据环境和设备变化,及时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对设备病害和线路基础进行整治,提升线路设备抗洪能力。

18年来,他们用奉献、责任、担当和集体智慧,战胜了“洪魔”,给万千旅客送去了平安。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