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霞

图一为成渝铁路通车纪念章

图二为成渝铁路通车剪彩仪式

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新中国成立后经济恢复的重点,其中,成渝铁路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当时,邓小平同志非常重视铁路建设,有着很深的“铁路情结”,他在规划西南经济恢复与建设时,首先想到的是修建成渝铁路。

1950年春,刚刚成立不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批准了西南军政委员会关于请求修建成渝铁路的报告,并提出“依靠地方,群策群力,就地取材,修好铁路”的方针。6月,在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国各地的支持下,穿越巴蜀的成渝铁路开始动工。邓小平同志出席开工典礼并致词,强调建设成渝铁路是在经济与设备困难的条件下开始的,人民希望花钱少,事情办得好。调出一部分军队参加建设,也是为着替人民少花一些钱。许多困难问题,必须要以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逐步地求得解决,并防止官僚主义倾向发生。贺龙同志将“开路先锋”锦旗授予了军工筑路部队。

3万余名解放军指战员和10万余民工先后投入成渝铁路建设工地。他们艰苦奋斗,不断革新施工方法,工程进展顺利。1950年8月1日,成渝铁路开始由大渡口向九龙坡方向铺轨,接通长江码头,以便接运长航外援物资,之后又铺轨至重庆。10月,铁路由大渡口向成都方向铺轨,1952年6月13日铺抵成都。全部工程提前3个月完成,正线铺轨505公里,站线铺轨136.7公里。

1952年7月1日,重庆、成都同时举行隆重的通车典礼。毛泽东同志亲笔题词:“庆贺成渝铁路通车,继续努力修筑天成路。”邓小平同志挥毫题词:“庆祝成渝铁路全线通车。”成渝铁路是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也是我国自行设计施工、完全采用国产材料修建的第一条铁路。这条铁路是清朝末年就开始酝酿兴建的川汉铁路的一段,拖了近半个世纪没有铺一根钢轨,新中国成立后仅用2年时间就建成通车,巴蜀人民数十年的梦想得以实现。成渝铁路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它横穿四川盆地中心,有力地促进了西南地区的物资交流。

在修建成渝铁路的过程中和铁路通车以后,西南铁路工程委员会和有关部门为表彰铁路建设功臣,制作、颁发了多种纪念章和奖章。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全线通车时颁发的成渝铁路通车纪念章为铜质镀金珐琅,直径3.6厘米,上方镌有党徽,底部绘有铁路路徽和象征喜庆的飘带,两边麦穗环绕,中间铸有“成渝铁路通车纪念”主题文字和通车日期“1952.7.1”。纪念章设计简洁朴实,这是西南铁路工程委员会颁发给参加成渝铁路建设所有人员的纪念品。这枚小小的纪念章凝铸了铁路建设者的艰辛劳动成果,讲述了新中国铁路建设者让人崇敬的故事,已成为成渝铁路建设的见证。

本文图片均由中国铁道博物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