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汝峰
图一为高级管理人员公寓
图二为老水塔
图三为四维亭
在泉城济南,提起铁路大厂人们都不会陌生。济南机器厂、济南机厂、济南铁路工厂、济南机车车辆厂……铁路大厂从1910年建厂以来用过很多名称,现在的名称是中国中车济南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但是无论名称怎么变换,铁路大厂这个名称已经深入到了老济南市民的心里。
铁路大厂里有保存完好的德式建筑群,大量的工业遗存已成为这座城市的记忆。厂内中式和德式建筑群交相辉映,仿佛在诉说着一座百年老厂的过往。
在铁路大厂东门外球场东侧的法国梧桐树林中,建有一座中式亭子,叫四维亭,它的来历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四维亭建于1917年,是工厂建厂初期的建筑遗存。此亭原址在球场西南角处,1954年在盖女工单身宿舍时整体向东北方向迁移到了现在的位置。据当年的工厂模型工李风山介绍,四维亭的牌匾是由王监工亲手雕刻,“四维亭”三个字是由号称“大厂书法一支笔”的孙学霖书写。
何谓四维?就是礼、义、廉、耻,取自管仲《国颂》中的“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春秋时代,齐国的管仲把国之“四维”认作支撑国家大厦的四根柱子。《管子·牧民》记载:“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寥寥24个字,道尽四维的重要性。
1912年9月26日,孙中山从天津来到济南。27日,52个团体在省议会礼堂举行欢迎会,孙中山作了演讲。他在演讲及与各报记者的谈话中,首先谈到的就是铁路建设问题,还有废除不平等条约、中央与地方关系均权构想、军人对人民保卫之义务等问题,充分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1917年是工厂管理权发生重大变化的一年。1914年,工厂的德国管理人员陆续离厂,到了1917年,工厂的管理权由德国人完全交还给北洋政府交通部。四维亭的取名就是在这些背景下产生的,那个时代以“四维”取名的亭、桥、堂等不在少数。
四维亭的东侧斜对面是当年铁路大厂的德国高级管理人员公寓楼,至今仍在使用。公寓楼呈不对称式,比较小巧精致,山墙墙体骨架外露,是典型的德式建筑风格。
由此往西走,路北侧还有一座德式建筑,这就是铁路大厂的第一任厂长、德国人道格米里的别墅,墙体上有一块标识牌,上面写着“首任厂长道格米里(德国籍)寓所建于1911年”。整体建筑构造对称,东西两侧都有台阶和入口。再往东走就是铁路大厂的东门,进门西行不远就是道格米里的办公大楼,楼南侧的草坪上停放着一台建设型蒸汽机车。这座办公楼为三层德式建筑,始建于1910年,设计者就是设计济南老火车站的德国设计师赫尔曼·菲舍尔。从这座建筑的整体结构和形式特征上看,处处体现出德式建筑的特点。整座楼是砖石结构,屋顶为半木构架。底层外墙用的是蘑菇石饰面,一层和二层之间有一条腰线,一屋四坡顶,有阁楼。楼梯层采用木构架,安排得疏密有致,栏杆上有木雕装饰。德式建筑的阁楼一般开的是老虎窗,就是一个个单独的窗户,从远处看上去像眼睛一样。而这个阁楼却设计成老虎窗的变形,内部成为一个大的承重间,比较有气魄。中国的屋顶一般采用的是斗拱、梁柱结构,而这座建筑到顶的骨架是折扇形骨架或是几何三角形骨架,这与中国建筑内部的受力不同,非常简洁明了。木架的深颜色与白的墙体相结合,形成的反差给人以美感。
这座楼在门廊、房顶结构、门窗及彩色玻璃等细节装饰上非常讲究,整体对称式的设计又具有中国建筑元素,这种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在20世纪初德国在中国建设的工厂办公建筑中比较罕见。最能体现日耳曼风格的是这座楼的门廊和立柱。欧洲建筑沿袭了古希腊的建筑风格,古希腊的柱式主要有三种:陶立克、爱奥尼克和科林斯柱式。这座楼门廊的柱式从它的柱头造型和比例规范来看,应该是陶立克柱式。陶立克柱式一般柱身有16个到24个竖向凹槽,凹槽相交成锋利的棱角。这座楼的柱式为16个凹槽,凹槽相交是一个平面,更显刚劲粗犷,透着男性体态的雄健之美。再一个特点是门廊上的盔顶,用铁皮制作,呈不规则曲线,也是日耳曼建筑常用的。
这座楼的两扇门为暗红色,上部有柱式凸起木雕饰,柱头上有雕花,中间是竖长方形的框,内镶有六块玻璃。门的上下插销都在门的中缝面上,有凹槽,无论插上还是落下,都不影响开门和关门,设计非常精巧。大门把手蕴含欧洲风情,门锁把手是铸件原配,其造型是橡树叶的变形体。橡树是德国的国树,因用途广泛、树形高大挺拔,成为德国及欧洲许多民族喜爱的植物。橡树叶图案造型在军队标志、勋章里都能看到,不少饰品也以橡树叶为图案造型。屋顶使用的牛舌瓦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牛舌瓦的背面中间有一行烧制的德文“R.KAPPLER&SOHNTSINGTAU”,清晰可见,大体意思是“卡帕拉(音译,指姓)家族企业在青岛制造的瓦”。这个砖瓦厂由德国人R.Kappler和他的儿子共同经营,地点位于大鲍岛和大港之间的大窑沟海滩上,1899年投入生产。1913年,因大窑沟一带的土地重新规划,砖瓦厂被迫进行拆迁。R.Kappler父子又在孤山开办了第二家砖瓦厂,1914年11月之后被日本人没收占领。
1906年建成的青岛德国总督府大楼(新中国成立后为青岛市政府办公楼),与这座楼用的同是这个砖瓦厂生产的牛舌瓦。为展现大厂的百年发展史,中国中车济南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将道格米里的办公楼改建为厂史馆,直观生动地展示了这座工厂的百年历史。在这座楼的三楼,有一张照片是首任厂长德国人道格米里及其兄弟的合影。当时,三兄弟都在铁路部门身居要职,号称“三刀”。
铁路大厂除了德式办公大楼外,还有多处保存完好的百年建筑遗存。一片小树林中,有一座老水塔,也是德国人在1910年修建的,已有百年高龄。此塔从外观上一望即知是工业用水塔。水塔的外墙没有修饰,裸露的红砖散发出沧桑感,古铜色墙垛式的塔体托起一个白色的“谷仓”,最顶上是一顶大大的“斗笠”,也就是水塔的水箱部分,整体上显得朴实无华。厂区西侧还有一座油库,建筑的竣工日期是1909年6月。
如今,厂内有些老铁道线位置与建厂时差别不大,但钢轨早已换成中国制造了,建厂时铺的德制钢轨换下后,不少都当成了管道支架。就在厂史馆楼后的暖气管道支架所用的钢轨上,有些外文清晰可见,很多是1909年和1910年德国制造的钢轨。这些钢轨承载着百年记忆,却仍然散发着活力。
1993年,铁路大厂由修理机车向制造业转产,如今,成为制造铁路货车、风电装备、大型钢构、智能机械、机电装备的大型综合企业。
本文图片均由张汝峰摄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