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和平本报特约通讯员黄吉飞谢景屹

“用文化强管理、用文化塑形象、用文化聚动能、用文化促发展”,成为北京站服务文化建设的生动写照。该站挖掘首都第一站的深厚文化底蕴,将服务文化的塑造凝聚在看得到、听得见、学得了的先进典型身上,叫响了“素萍服务组”这一全路闻名的服务品牌,打造了一个个用诚心帮助旅客、用爱心温暖旅客、用真心感动旅客的客运服务团队。

“素萍服务组”:客运服务的金字品牌

她,25年来风雨无阻,推着轮椅奔波在候车室、站台,走过的路程达20万公里;她,为无数老、幼、并残、孕旅客送去北京站的关爱和铁路的温暖。她就是全国劳动模范、北京站客运员李素萍。

服务千万旅客的真诚付出,使李素萍成了北京站的服务形象代言人。 北京站注重让劳模发挥引领作用,让服务品牌承载企业精神。他们启动服务文化“五个一”工程,即成立一个素萍服务组、设置一个素萍服务台、命名一个素萍服务室、开通一部素萍热线、开设一个素萍微博。几年来,在车站的精心培育下,“素萍服务组”迅速成长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班组。

在此基础上,北京站在各候车室开辟了“爱心服务区”,总结推广“素萍服务法”和服务组作业标准,使爱心服务由点及面,向全站拓展。每一个微笑的面孔,每一声热情的问候,都传播着北京站的人文大爱——

遇到步履匆匆的旅客,她们第一时间上前问询,进行引导;看到行李较多、行动不便的旅客,她们主动帮扶,热情服务;发现步履蹒跚的老人,她们主动搀扶、倾情呵护。

面对残障旅客,她们用心服务,适度而不过度,言语平和,举止得体,让心理敏感的残障旅客感受真诚的尊重;见到来京求医、情绪低沉的重病患者,她们轻声细语、真心交流,为旅客提供市内医院和交通信息,像亲人般鼓励和安抚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感谢素萍服务组,你们是铁路天使”“感谢北京站,让我感受人间大爱”……一封封感谢信、一面面锦旗,体现了北京站人“以服务为宗旨,待旅客如亲人”的深厚情谊。

几年来,从客运车间先后走出多名车站、路局级服务明星和先进生产者。“素萍服务组”先后获得全路党内优质品牌、全路青年文明号、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等荣誉。

为了让服务品牌持续发力,北京站举办劳模先进报告会、座谈会等,在职工中迅速营造了学习先进的浓厚氛围。他们牢牢把握春运、暑运、黄金周、小长假等有利时机,主动积极联系新闻媒体,多角度、全方位宣传“素萍服务组”及车站爱心服务举措。

北京站站史馆:诉说服务旅客的故事

北京站有一处著名的站史馆,展现了车站的沧桑 变化。百年前正阳门车站用过的发车铃、英国人修建铁路时所铺设的铁轨、民国时期的信号灯等珍贵的实物,以及一幅幅影像资料,见证了北京站一路风雨、岁月如歌。

如今,每一批即将踏上服务旅客岗位的新职工,都要来这里参观、接受入路教育。他们看着眼前的实物和图片,聆听着车站历史的讲解,诉说着自己的观后感:“北京站历史太厚重了!”“能到这里上班是我的骄傲!”为了让服务文化在一代又一代北京站人心中扎根结果,每逢重要节日,北京站都要组织党员、团员、要求入党积极分子重温站史,把老站践行宗旨、服务人民的精神深刻烙在心中。

在为南来北往的旅客服务过程中,北京站总结了“传承使命、砥砺担当、崇善利民、心系家国”的北京站精神,梳理归类了“一切为了旅客方便”“载首善之德、传铁路之情”等服务理念,使北京站的服务文化有了更为清晰的内涵。

“用微笑开启每一天,让亲人温暖每一刻”“爱心、真心、热心、诚心是我的承诺”“一切为了旅客方便”,这些温馨的话语随处可见。几年来,车站在推进文化建设中,用醒目的外在标识,把企业精神、安全及服务理念、作业标准等张贴在点名室、班组园地、候车室、爱心服务区等处所,潜移默化规范着职工的日常行为。

“京站爱心”服务模式:处处为旅客送去关爱

北京站加速服务文化的传递,把服务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融入管理中、贯穿生产活动中。

该站先后出台了《安全标兵评选办法》《客运服务明星评选办法》《服务质量考核奖励办法》等多个文件,用制度激励职工敬业爱岗、热情服务。

“以服务为宗旨,待旅客如亲人”的服务理念,体现在该站行车组织、现场作业、设备设施质量、环境卫生、站内装饰装修等每项工作中。售票车间成立了以优秀共产党员杨爱今命名的“爱今服务组”,是与“素萍服务组”对接的班组。纷至沓来的锦旗、表扬信,使“爱今服务组”成为车站又一道绚丽的人文景观。

此外,“红五月职工演唱会”“我与京站同行”演讲比赛、“安全在我心中”征文、职工书法绘画艺术展等活动,使北京站的服务文化找到了多种多样的延伸载体,激励着职工全心全意投入到为旅客服务中去。

如今,北京站以“素萍服务组”为核心,推出了独具特色的“京站爱心”服务模式。通过爱心进站口、爱心候车区、爱心通道、爱心医务室等,北京站对重点旅客提供从购票、进站、候车到检票上车全程服务,为旅客铺就安全、方便、温馨出行的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