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龙江大地,到处是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金色的稻浪连接天际,火红的高粱映红原野,还有饱满的豆荚、粗壮的玉米穗在随风摇荡……又是一个好年景儿!作为全国大粮仓、国家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从本世纪初开始,黑龙江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业生产科技投入,通过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加强农村金融保险服务,改良种植结构,重点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特别是近两年深入推进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着力打造绿色食品产业,在粮食总产实现“十一连增”的同时,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优质粮生产基地、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极大地增强了我省农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在近期举行的2015黑龙江国际绿色有机食品暨哈尔滨世界农业博览会上,龙江的绿色食品品牌群星闪耀,风光无限(9月22日黑龙江日报)
“东北塌陷”“东北崩溃”“断崖式下跌”,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媒体“唱衰东北”“唱衰龙江”的声音,持续不断。 笔者认为看待新常态下的黑龙江,既要看局部,更要看整体。上半年我省经济增速是5.1%,经济增速放缓是事实。增速放缓的成因是什么,是局部的、个别领域的问题,还是经济发展的全面低迷?数据告诉我们,上半年第二产业同比仅增长0.6%,原因是工业速度下滑,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1%、主营业务收入下降16.1%,而工业下滑最直接的原因,是能源资源行业的衰退,“油”“煤”产量和价格双降。与第二产业的情况相反,我省上半年第一、第三产业都高于全国的平均增速。尤其是第三产业,在去年快速增长基础上,同比增长10.2%,高于全国1.8个百分点,旅游、文化、养老、金融、“互联网+”等现代服务业,支撑起第三产业的快速增长。而第二产业除了“油”“煤”之外,食品工业、装备制造业、矿产资源精深加工、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等也保持了很好的成长性。也就是说,“油”“煤”是我省经济增速放缓的主要因素。如果刨除“油”“煤”的下拉影响,黑龙江经济增速可能保持在两位数高增长。
龙江经济没有“塌陷”,也没有“崩溃”。面对经济增速放缓,面对各种各样的“唱衰”,我们没有必要大惊小怪,更不必惊慌失措,关键是保持定力、有所作为,今年中国最北的高寒高铁——哈齐高铁驶过新建成的松花江特大桥。近几年,我省加快构筑铁路建设,进一步提升铁路电气化水平,增强客货运系统能力。哈尔滨至漠河、哈佳快速干线、牡绥电气化改造、中俄同江铁路大桥也在紧张施工建设中。为推进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拉动全省经济提速升级提供了有力保障。龙江继续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打破思想牢笼,加快行政改革,优化发展环境,让新的增长点加快孕育并不断破茧而出,让新的增长动力加快形成并不断蓄积力量。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