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经营报》报道一则新闻:“5名铁路员工欲无票搭乘高铁一等座而引发的一场打人事件,将惠及中国铁路总公司及其下属企事业单位200多万人的“内部票”福利曝光在公众面前。”这一新闻迅速引发了新闻媒体的热议和关注,一时间“内部票”就是垄断福利、就是“铁老大特权”的评论占领了舆论高地,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每一张“内部票“的背后,都承截着数百万铁路人沉甸甸的责任。

我们平日乘火车出行,看到的都是沿途风光旖旎,一条又一条高铁路线路的开通运行,进一步拉进了人与自然的距离。据统计,中国铁路运营总里程已超过12万公里,其中高铁运营里程达1.7万公里。这就意味着,在我们一掠而过的山山水水中,除了高大上的高铁线路,还是10万多公里的普速铁路,沿线那些紧挨着铁道线路旁“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老房子,就是传说中的“小站工区”,那些都是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岗位,有一大批铁路员工如繁星散落其间,他们远离城市、远离家人,甚至饮食生活用品都需要从外界运入,交通极为不便,但他们用责任、用奉献日夜坚守在鲜为人知的岗位,保证着铁路运输的安全。在他们上下班过程中,火车是他们唯一的“通勤”工具。我们不得不提到所谓“内部票”的作用。

遇到节假日、客流高峰、重点运输,铁路职工都必须取消休假,加班加点奔赴到自己的工作岗位。由于铁路沿线多数职工工作地离家较远,加之铁路经过的很多地方汽车根本无法到达,此时所谓的“内部票”就要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让职工第一时间到达工作岗位。遇强降雨等极端天气,不论职工休班与否,都需要职工及时到达工作岗位,检查并确认铁路线路状态良好,才能保证列车安全通过。遇自然灾害造成线路设备故障,更需要职工不讲任何代价在第一时间及时到达并消灭故障,避免旅客过长时间被困途中。特殊情况的发生更需要发挥所谓的铁路“内部票”的作用。

试想如果作为铁路职工没有所谓的“内部票”,赶往工作岗位或处理故障时同旅客一样买票上车,如遇客流高峰买不到车票,在自然灾害降临时谁预先到达去参与已启动的应急预案,谁预先到达来保障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

我国铁路点多、线长、面广,遍布全国,铁路运输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铁路各生产部门、各工序协同动作。部分对于铁路所谓“内部票”的过分解读与铁路运输的现实需求是相悖的,我们应理性看待铁路所谓“内部票”。持“内部票”上车打人一事,只能说明个别人的素质问题,不能因噎费时,完全否定它在保证铁路运输安全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