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洁 通讯员 罗浪
8月12日21时,川黔线上的赶水北编组场在烈日炙烤下积蓄的热气还未散尽,几只大功率照明灯发出耀眼的强光,将整个编组场照得灯火通明,远处的虫叫声和近处火车接头钩挂的碰撞声此起彼伏,划破了夜晚的寂静。
此刻,正在编3线外等待施工的重庆工务段重点维修车间职工,已经在步行板上呈“一”字排开,在探照灯的照射下,一个个精神抖擞、蓄势待发,只等“天窗”命令下达便打响换枕战斗。
“赶北编组场是随川黔线一起修建的,设备等级低,基础较薄弱。以前开往贵阳方向的车在此解编,特别是从三江发出的煤车,如今运量增大,木枕安全隐患大,所以需进行设备改造升级,以确保运输安全。”重庆工务段重点维修车间党总支书记刘作利说。
因受编组场内施工环境的限制,站线之间场地狭窄有限,材料堆码比较困难,给施工带来了不小的难度,车间要求混凝土轨枕进场及旧枕回收等工作全部要在点内完成。刘作利介绍:“为确保施工顺利进行,经过路局工务处、运输处、施工办等各部门的协调,给了我们10个小时的‘大天窗’。”
此次施工,该段共投入作业人员约100名,主要任务是将木枕换为混凝土枕,并同步做好起道、改道、废旧材料回收、外观整理等工作。考虑到任务重、强度高、作业时间长的实际,重维车间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安排,将所有人员分为两班人马,以交替进行的方式来确保施工进度,同时防止人员疲劳。“天窗点从今晚22时到明天早上8时……”随着对讲机里传来驻站联络员冉小军清晰洪亮的声音。施工负责人一声令下,大家按照事先分工迅速到位,扳手、捣镐、铁锹等工具齐上阵,顿时人影攒动、热闹非凡。
赶北编组场有9条站线,共计5.7公里。此次更换编1至编6线,更换线长4.8公里,预计更换轨枕5200根。“我们从8月5号开始施工,大概8月底结束。”车间主任刘飞说。
施工现场,液压起道机放置到位把钢轨抬起,需更换的木枕在松掉道钉、垫板后,被轻松、快速地抽出并放至指定位置。随后,两名作业人员喊着号子,抬起混凝土枕的一头,将其慢慢挪至木枕抽出的口子,几百斤重的混凝土枕经他们一阵抬、拉、推、撬之后,很听话地从两根钢轨的轨底穿过,到达预定位置。调枕距、上扣件、移除压机、回填道砟……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毫不拖泥带水。所有作业人员不停地重复着换枕作业流程,一根接着一根地更换。
不远处轨道车上的几名作业人员也在挥汗如雨,在卸下混凝土枕后,又将换下的木枕、道钉、垫板等废旧料装上轨道车进行回收。“轨道车就相当于一个移动的材料堆码场,段与上级部门协商后将腾线修和天窗修综合考虑,确保了施工顺利有序开展。”刘飞介绍。
夜色已浓,工地上突然响起了内燃液压捣固机的轰鸣声,透过缕缕青烟,只见工长曾川时而趴在钢轨上,时而打着手势,指挥大家进行起道作业,改道作业也相继进行。待这一切做完,天边已泛起了鱼肚白,场内的照明灯已关,随着驻站联络员通知离天窗结束30分钟、10分钟,各种机具下道完毕,对线路进行回检,达到列车放行条件后,以首列15公里/小时的速度开通线路。“天窗点”的结束意味着点外修的开始。线路开通压车之后,技术员卢诗海再次组织人员进行线路检查,对超限处所按要求进行处理,整理外观,使线路设备达到最好的技术状态,确保行车安全。
作业完毕,已将近13日11时,整个通宵的繁忙施工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