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道岔转辙机更换完毕,实验良好,开通使用”听到电台里传出的声音,呼和电务段集宁南信号工区工长张建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近日避暑胜地集宁一反常态,气温居高不下。12时,烈日当空,地表温度更是接近40℃,人们都躲进了屋子纳凉。而此时的集宁南站站场上,集宁南信号工区的职工们身着长袖工作服、头戴黄色防护帽,顶着大太阳到达作业区域,在滚滚热浪中忙碌起来。按照电务段今年中维修计划,从6月份开始,集宁南信号工区需要更换站内42台ZD6型电动转辙机。一台转辙机重约三百斤,每次更换都是几个职工一组肩扛着新旧机器往返于线下和岔区指定位置。今天的任务就是要更换45#、47#、49#三组道岔的转辙机。

12时10分,刚把新转辙机运到49#道岔旁边,“天窗”命令下达。大家顾不上揉搓酸疼红肿的肩膀,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李树进用扳手把固定转辙机的大螺丝一一松开拆下,马维民把表示杆、动作杆迅速撤出。大家齐力将旧设备卸下,并把新设备归位。安装人员立即上前,固定转辙机、连接各部位杆件、安装配线接通电路,按照作业标准,一切有条不紊。

先调密贴,后调口。“2mm锁闭、4mm不锁闭,密贴正常”工长张建国熟练地操作着。“缺口超过2mm,需要调整”。张建国开始还蹲着,后来干脆跪在地上,上身趴在转辙机上,把自己蜷成一团,眼睛紧盯着检查柱与表示杆之间的缺口,连连用手势指挥工友调整螺母,还不时地喊上几嗓子。豆大的汗珠从他的脸上滑下,“啪”的一声落到转辙机上,工作服也在汗水的浸泡下呈现出两种颜色。

站在不远处的现场防护员徐伟认真预报着每一趟列车的通过情况,通知着“天窗”结束时间,并不时提醒大家注意脚下安全,握在手中的电台早已热得烫手,他却浑然不觉。

很快,40分钟“天窗”如流水般逝去。“近30度的天气虽然有点难熬,但我们有着100度的工作热情,比它更热比它更强。”抹了一把汗水,李树进风趣地说道。(通讯员左伟青、赵娓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