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洁 通讯员 青尧

8月7日下午,成汶线突降暴雨并伴有强风,雨量器显示1小时降雨量为20.1毫米,已达到限速警戒值。成都工务段谭家场线路工区工长王清华在冒雨巡查时,在成汶线51公里处发现危树上线。“一共有八株危树,其中一株已经侵入限界,危及行车安全。”王清华立即通知驻站防护员杨祖彬加强与车站值班员的联系,并组织巡线职工及时将侵入限界的危树清除出去。

入汛以来,成都工务段管内雨量较常年减少39.8%,其中宝成线减少最多,达60.5%,但该段干部职工不敢有丝毫放松,因为看似平静的防洪战场依然暗藏着变化莫测的危机,特别是立秋后成都地区雨水逐渐增多,并不时突降暴雨。“防洪工作要常抓不懈,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决不能掉以轻心,对每一处危岩危石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心里有底。”该段主管防洪安全的副段长姜铁柱这样要求干部职工。

成都工务段承担着962公里正线、624公里站线的养护维修任务,管内线路大部分处于成都平原及其周边丘陵地区,年降雨量在800至1100毫米之间。每年7月至9月,降雨量占全年的一半以上,导致该段秋季安全渡汛工作十分繁重,主要水害为路堑边坡溜坍、崩塌落石、滑坡和路基下沉、路堤溜坍、隧道漏水等。“我段管内沿线地质多为成都粘土类及第四纪地层,防洪重点集中在成昆线及遂成线。特别是成昆线修建年代较久,沿线地质条件恶劣,双流至峨眉段又以高堤深堑为主,边坡溜坍和基床下沉、路肩外挤等是主要水害。”姜铁柱说。

为确保多角度、全方位排查防洪安全隐患,该段成立了防洪地点复查组,由主管副段长牵头对管内Ⅰ、Ⅱ级防洪地点进行复查,由桥隧技术科及车间干部负责对Ⅲ级防洪地点进行复查,对每一处防洪地点的隐患处所都结合地形地貌、地质结构、排水和防护加固设施、人为活动及外部环境等进行综合判识,并积极采取措施消除设备隐患。此外,该段还大力引进桥梁水位自动监测仪、危岩落石报警器、位移监测仪、短线报警仪等科技防洪设备,并为遂成线高铁部分重点区段安装了新型翻斗式雨量传感器。每年汛前,该段都会根据历年防洪经验判断预计可能发生水害的处所准备紧急抢险物资和机具,保障一般耗材及线路作业机具、动力设备的供给。

为增强防洪工作的主动性,该段在管内各站设置雨量监测计43个,全段干部职工严格按照路局雨量警戒实施办法的规定执行冒雨巡查、雨中巡守、列车限速、区间封锁等警戒办法。“我段还利用GPS定位系统督促巡查人员履职尽责,并对到岗不及时、巡守不到位的人员给予严肃考核。”该段桥路科副科长李煜琨说。

入汛以来,该段先后开展防洪演练11次,干部职工应急处置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一旦发生水害,我们会按照‘安全第一、快速抢通’的原则组织抢险,既考虑快速抢通又兼顾抢险人员的人身安全,既考虑抢险方便又兼顾复旧条件。”李煜琨说。

截至8月9日,该段共冒雨出巡597人次、巡检区间174个、暴雨封锁区间14个,累计封锁6小时21分,发生水害13处,但没有发生一起因水害中断行车的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