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西车站党委书记 肖读刚

认清差距,正视不足。现代物流要求反应快捷化、功能集成化、服务系列化、目标系统化、手段现代化、组织网络化、经营市场化、信息电子化、管理智能化,反观铁路货运,个人认为存在以下差距:一是“慢”。货车旅速慢、送车对位慢、装卸作业慢、取车编挂慢、编组中转慢,高速公路1天能运达的,铁路需要2至3天。二是“散”。物流全过程各环节衔接不紧密,信息传递分散,没有统筹融合、环环共享、快速传递。三是“斜。多数区位优势好的城区货场仓储能力小,货物线容车能力小,出入货场通道能力小,稍有集中到达就会堵塞,不得不停限装。四是“弱”。两端接取送达能力弱,没有自身骨干力量进行支撑,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运作模式。五是“低”。物流设施标准低,服务标准低,运作效率低。六是“繁”。尽管货改伊始就瞄准了“简化受理”这一难题,但仍未达到客户办理期盼和内部作业需求,货物票据的两端转递、送交、凭取仍然繁杂,甚至在一个货站内多处频繁转递,耗时耗力。

立足自身,深查原因。造成铁路货运物流诸多问题的原因有多方面,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因素,既有硬件差距,更有软件欠缺。从软件方面看:一是自我封闭。多年来,由于运能与运量的突出矛盾,养成了“皇帝女儿不愁嫁”的习气;由于铁路改革滞后,长期政企合一,内部职能齐全,导致自我封闭。二是理念陈旧。铁路货运一度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强势地位,导致一些干部职工仍然习惯于“货主求我”“生冷硬拖”“坐等上门”,没有真正把“货主满意度”放在心上,运输组织通常习惯于“尽量做大周转量”“方便组织生产作业”,设计施工也很少考虑客户需求、适应物流发展需要。三是知识欠缺。由于长期自我封闭,我们对现代物流知识知之甚少,对现状缺乏调研,对相关人才不加重视和培养,导致现代物流人才匮乏,这是当前铁路加快推进现代物流发展的最大“短板”。从硬件方面看:一是货运物流设施设备欠账。长期以来对货场仓库建设维护投入不足,“孝散、旧、破”普遍存在;装卸机具、包装器具机械化、便利化程度不够,大大制约了装卸效率和质量提升。二是信息网络平台建设欠账。货运电商起步晚,软件开发不足,互联互通统合不够,信息传递共享不畅,运用信息网络优化、简化繁杂手续、票据不够。三是网点布局欠账。现有铁路货运站点已远远不能适应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区域社会物流发展需要,不能很好满足城镇产业布局,方便客户货物运输配送需求。

全员动员,全面转变。面对铁路货运与现代物流的巨大差距,我们必须下定决心,全员行动,彻底转变。首先是转变观念,彻底摒弃过时落后的设计施工理念、运输组织理念、经营服务理念,变“以自我需要为先”为“以客户需求为先”,变“坐等客户”为“主动上门”,变“各自为阵”为“有机统一”,变“松散配合”为“紧密融合”,变“环环对接”为“无缝衔接”,变“单一运输”为“四全物流”。其次是转变方法,全面树立“互联网+”思维,大力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云计算技术、智能智慧技术、卫星定位技术、网上结费技术、网传凭据技术,全面改造铁路全程物流各个环节,全面提升装卸机械化、智能化和接取送达智慧化水平,彻底改造升级仓储、包装、加工、分拨系统能力和水平,科学合理布局物流中心、分拨中心、营业网点。第三是转变服务,转变服务态度,想客户所想、帮客户所需、解客户所难,变“生冷硬拖”为“热情主动”;转变服务言行,倡导“多问一声好、多道一句谢、多上一杯茶、多送一步路、多解一点难”,全面改善客户体验,提升物流服务水平。第四是转变机制,建立与“四全”现代物流相适应的组织体系、管理体制、运作机制和考核奖惩、绩效分配机制,调动“四全”物流各层级、各环节、各岗点协同配合、紧密有序、优质高效运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人才保障机制,加快人才培养,通过从高等院校、社会物流市场招揽人才和全面加强内部人员的系统培训,加快建设一支与现代物流需要相适应的庞大人才队伍,为铁路现代物流发展提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