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建铁路一直都是令人很感兴趣的事,过去很多年,铁老大始终靠国家投资单打独斗,虽然近年来改革逐步深入,特别是投融资改革取得新突破,民进资本已获得了一些修铁路的权利,但由于制度缺位、管理权限规范等种种原因,部分民资始终游弋于门外,或者根本泼不进水,或者顾虑重重徘徊观望。

民资能否大踏步进入铁路建设大门?能否在与铁老大互动中冲破宏观瓶颈和政策梗阻?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鼓励和扩大社会资本投资建设铁路的实施意见,明确表示将全面开放铁路投资与运营市常曾经拥有绝对江湖地位的“铁老大”,再次抛出“橄榄枝”,民资接招吗?

中国是一个轨道上的国家,与铁路建设相关的项目,不仅每年递增,建设速度也十分快,加之投资的强度大,导致负债也相当多。要想保持铁路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吸引民间资金进入铁路建设领域已是刻不容缓。与以往的鼓励政策不同,这次的《意见》首次明确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可以进入干线铁路的投资运营,可以说从态度的转变上更加积极,后面的一系列措施出台也较以往更加有力,其重要意义毋庸置疑。

以前社会资本不敢贸然进驻,还有这样的担心,就是怕被国有资本挤压的太狠,没有运输生产和经营管理权,法人财产权和市场主体地位缺失,沦为事后的算账公司。目前这一问题也不再是坚冰不可摧,社会资金进入后,可以成立单独项目公司,拥有经营权甚至可以有所有权,为的就是充分尊重企业的自主权话语权,由企业家去选择“投不投、往哪投、怎么投”的问题。

“不赚钱的买卖不会干”,所有民间投资者普遍担心的更多的还是进入之后的盈利问题,或者说有没有公平的政策环境,作为投资回报的保证。此次《意见》明确,鼓励社会资本投资铁路的企业通过IPO、增发、资产证券化等方式筹集资金用于铁路建设,多样化参与;运用特许经营、股权合作等方式,通过运输收益、相关开发收益等方式让参与者获取合理收益,可实现多样化赚钱;社会资本投资铁路同等享受国家有关支持铁路建设实施土地综合开发的政策,作为投资者回报机制。不仅如此,目前我国部分铁路运输产品价格已放开,可以由企业自主定价,这也将民资建设运营的末端环节打通了,盈利前景不再是镜中花水中月。

言而总之,不论是从我国经济发展还是从铁路建设自身的发展来看,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实现铁路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都是大势所趋,但并不是抛出这个“橄榄枝”,就能自动化解铁路引民资这一路上的磕磕绊绊。民资“接招”建设铁路,离不开充分到位的改革、公平的政策环境,也少不了政府转变思维转变方式,未来,这也将是铁老大实现改革蜕变,履行企业职能对社会的殷切回馈,注定好事多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