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本报发出“寻票启事”,面向全市征集老火车票以及市民和火车票的故事。昨日下午,年过6旬的郭庆荣老先生拨通了都市时报热线电话,并带来了1991年的10余张火车票。这10余张来自大半个中国各个省市的火车票,见证了郭庆荣和他的老伴24年前的一次跨越全中国的“豪华蜜月”。(都市时报)

无论是南下还是北上,铁路长期以来都得到了众多群体尤其是广大普通民众的青睐。成为广大普通民众首选的出行方式,撇开铁路对各种气候及恶劣天气适应能力强,安全快捷这些不说,单就低廉的票价,就解决了大多数普通百姓想出远门却又囊中羞涩的尴尬。这也是改革开放初期,年轻的创业者们选择坐火车南来北往的贩运商品,去完成创业初期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铁路还担负着我国例如粮食、煤炭等大宗战略性物资的运输任务,长期为平抑物价、保障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运输市场环境的变化,铁路由原来的国家部门转为国有企业。为适应市场环境提高自身经济效益,铁路部门先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推出了“12306”火车票购票网站,在铁路各旅客车站投入大量无人取票及购票设备方便旅客购票和取票,以及在不减少普通旅客列车的同时,增开高铁、高铁动卧和自驾游专列等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对于出行服务的个性化需求等。这些新举措让旅客们的出行变得更加温馨舒适。

铁路部门虽然已经转为企业,面对着自负盈亏的压力,但铁路部门并未将改革发展的成本直接转嫁给普通民众,而是通过提升自身服务质量,挖掘自身潜力和开拓其他盈利渠道来实现自身的收支平衡和盈利。铁路票价不仅未见大幅提升,高铁票价在淡季反而还会给出打折优惠。足见岁月悠悠铁路部门即使作为企业,依旧愿意坚持人民铁路为人民的责任与担当。

时至今日,铁路上依旧上演着小两口乘火车出游,年轻人坐火车出去创业的故事。只是随着高铁的加入,今天的火车出行与以前相比乘坐要更加舒适快捷,选择要更加丰富一些。期待中国铁路与我们的生活一起,开向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