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建庚
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近年来,铁路主要干线全面推行固定设备集中修。集中修的实行,“啃”下了道床翻浆冒泥、曲线正矢不良等硬骨头,为运输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集中修改变了传统的单兵作战、零打碎敲养修模式,作业效率、维修质量大幅提高。但由于集中修模式本身的特点以及人为因素,它又存在一些“短板”。第一是保安全之忧。集中修是大兵团作战,安全风险大,一旦哪个环节考虑不周,极易发生安全问题。第二是结合部之患。集中修各部门同时段同区间作业,一些结合部工作如果不能统筹兼顾,将留下大量后患。第三是规范性之嫌。集中修的大点用了,有些车间、班组还嫌不够,仍然借鸡下蛋借点干、跨界偷渡点外干、顶风作案超限干,不规范的施工作业冲击着安全的底线。第四是执行力之害。集中修过程中,少数职工技能差,不知道怎么干、责任心不强违章蛮干,也有个别干部履职不尽责、盯控不严,后果是曲线拨量不够等,执行力不强。
集中修的优点,毋庸置疑;集中修的“短板”,必须补强。如此,集中修的优势将更加突出。为此,要以确保安全为前提,建立从铁路局、站段到车间、班组四级联动完整的组织体系,做到人多不乱、集群不散、安全有序;要强化结合部工作管理,分工明确、标准严格、流程顺畅,让“三不管”地带事事有人抓,做到无缝衔接;要严明施工纪律,把借点、点外和超限施工作业纳入“红线”管理,严惩严管,让干部职工心存敬畏,严格遵守各项制度规定,确保施工作业设备、人身安全;要做好作业人员选拔,每项施工前开好动员会,做好安全、技术交底,集中精兵强将投入集中修会战,打赢每一场攻坚战;要持续做好人才培训和培养,增强意识、提高技能,为集中修提供持续的人才保障。
刊自北京铁道报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