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铁道兵精神,弘扬中国铁建九种文化的中铁二十三局二公司,有这样一位把智慧和心血奉献给了企业的人。历经了东海拉尔站场改造工程、哈齐提速工程、海满增建二线Ⅲ标、大郑线增建Ⅱ线、哈西客站Ⅱ标工程等大小15项工程建设的洗礼,他积累了宝贵经验;优化施工工艺,保证了进度、安全和质量,提高了项目经济效益;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科技管理,近20项论文、工法、实用新型、专利、科技成果获奖,提高了企业科技管理水平,企业的技术优势明显提升,他就是二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李胜臣。
工艺创新,填补技术空白
李胜臣的人生信条是:不论做什么都要尽心尽力,做到无愧于心。在施工中,不论是测量、现场控制,还是施工方案、施工协调,他都细致思考、预想施工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制定预防措施,针对制约施工的瓶颈,他从方案入手,解决施工难题,许多施工方法填补了公司,乃至铁路局施工的空白。
在喇嘛甸站场施工交叉渡线时,由于采用分体滑入而出现很多问题,造成施工延时。他提出,将分体滑移改为整体滑移,在让湖路哈侧咽喉区内交叉渡线滑移中,仅用时6小时,就成功的将重达240吨的道岔拖拉正位,纵向误差仅为10毫米,满足了设计和使用要求。之后,在龙凤站又施工了两组,施工过程中,在他的参与下,又提出了在交叉渡线两侧钉设控制基线,控制滑移过程中道岔的纵向位移,用以调整道岔两端受力大小和顺序,对纵向位移进行纠正,在这些措施的保证下,分别将重达240吨和300吨的交叉渡线一次正位。同时,他利用业余时间整理施工资料,将此方法整理成文字,填补了哈局施工史上的空白。在海满工程施工中,针对宽轨的特点,参与研究宽轨线路和道岔的施工方法,编制作业指导书,为该项施工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也为此类施工提供了参考经验。哈西冬季施工,由于我国没有严寒地区冬季施工大面积混凝土的经验和工法,李胜臣查阅资料,潜心研究,采用热风机、暖风机、安装锅炉布设热力管道送暖气等办法加热,搭建“三层立体式”保温棚的方法进行冬季施工,取得较好效果,这个方案得到了铁道部专家们的一致认可。为解决冬季施工路基压实问题,李胜臣选择了长500米的试验段,在高低路堤、路堑处分别搭建保温棚作为试验取样点,通过加热还原夏天路基承载力,检查密实度大小,测算出冬季施工参数,通过检测,完全达到设计标准,这项工法获国家科技创新进步奖,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哈西客站T梁冬季施工,为保证施工质量,他在已批准的冬期施工方案的基础上,结合预制后张法简支T梁的施工工艺特点,提出采用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以增加水化热量和对原材料进行加热,使混凝土在搅拌、运输和浇灌后,还储备有相当的热量,加强对混凝土的保温,以保证在温度降到0℃以前使新浇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抗冻能力的方法,开创了严寒地区冬季大面积预制T梁的先例,经总结形成的“严寒地区预制后张法铁路简支T梁冬期施工工法”获得了股份公司一等奖。哈西客站的梁形达到九种,梁的截面宽度相差较大,由于架桥机吊具是针对常规梁体设计的,在起吊岔线梁时,钢丝绳与梁顶接触不上,导致梁体不稳定,为解决这个问题,他设计了可移动的限位装置,吊具改造后可以适用各种宽度的岔线梁体架设,其形成的成果“架桥机异形岔梁吊梁夹具限位装置”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方案优化,保进度创效益
对工程来说,一个好的施工方案对施工具有理论的指导作用,一个优化的施工方案对工期和效益会产生重要影响。
在龙凤站场施工中,由于受场地及信号的影响,按惯例用两台吊车拆旧,不能完成任务,他提出用三台吊车分别占用三条线路,依次拆除各线上的道岔,此方案大大缩短了拆旧时间,为后序施工创造了条件。在海满Ⅲ标胪滨站封锁中,拆除的既有道岔均为砼岔枕,重量大,不能一次将整组道岔拆除,他结合现场地形及道岔预铺位置,采用将道岔合理分解后吊车按顺序拆除和用机械辅助人力分体拖拉滑出道岔的方式,较好的完成了拆旧任务。大郑线增建Ⅱ线应急工程封锁施工,由于时间紧、任务量大、劳力不足,经现场多次研究比选,他确定将任务分成4部分,其中285m拨量较小段采用垫滑轨人力拨移,中间300m拨量较大段采用三台钩机往返逐步拨移,75m轨排采用人力拨移,道岔采用垫滑轮纵移再横移,整个施工安排弥补了人力不足,提前开通线路,得到了沈局相关单位的认可。哈西工程号称“东方第一墙”的“H”型桩板墙是施组关键线路上的第一控制性工程,他几经推敲决定一方面抢在上冻之前把部分桩板墙基坑预挖至少两米深,降低进入冬季的地面开口施工难度,另一方面,他根据该地段的地质情况,并结合力学计算分析,将设计的施工顺序进行了部分调整,即将总数四分之一的桩由暗挖法变更为设计路基面以下采取暗挖法,路基面与既有地面间采取明挖法施工,将混凝土横撑梁由一次浇注变为两次浇注,这样变化既保证了施工通道,加快了施工进度,又取消了桩上的预应力锚索,降低了成本。王岗砖厂正线大桥为六孔现浇连续梁,原设计方案是采用挂篮施工,最短工期要135天,保证不了联调联试目标。因此,他积极协调设计院,将挂篮施工变更为支架法现浇施工,总体工期节省了近2个月,满足了施工要求。王孙框构桥由于从既有双线下穿过,内部设四条线路,施工时既要对既有线路进行混凝土桩防护,又要对上部的接触网防护,难度很大,他通过计算比对,对原设计的桩与后锚墙方案优化为直角L形桩防护,取消了后锚墙,节约钢筋300吨,同时对其中进入冬施的五节基础桩变更为PHC桩,加快了施工进度。
科技创新,硕果累累
在任二公司总工程师期间,他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科技管理工作,在施工过程中不断总结先进的施工工艺,完成了多项成果的编制并获得奖励。主持参与的《高速铁路新型单元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系统研究与应用》《严寒地区桥梁现浇大体量混凝土冬期施工技术》和《冲抓成孔咬合桩施工技术》等三项成果分获股份公司科学技术奖一、二、三等奖;《先张法预应力CRTSⅢ型轨道板生产工法》《严寒地区桥梁现浇大体量混凝土冬期施工工法》两项工法分别获得四川省省级工法及股份有限公司优秀工法一、二等奖项;《应用尼龙定位装置固定铁路岔枕Ⅲ型套管工法》获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度优秀工法。同时还取得了《架桥机异形岔梁吊梁夹具限位装置》《一种复合型先张预应力轨道板》《一种预应力混凝土轨枕》和《一种尼龙定位杆件及利用尼龙定位杆件安装Ⅲ型套管的钢模》等4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参加了成都清水河悬索桥的施工,独立完成了其中的主缆和吊索张拉模拟及施工控制计算,撰写的《清水河自锚式悬索桥的主缆监控计算技术》获得了2010年度股份公司科技论文一等奖;还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铁路混凝土拌合站机械配置指导意见》的编写工作。2015年完成的《先张法无砟轨道板设计及制造技术研究》课题经四川省科技厅鉴定,其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申报了四川省2015年度科技进步奖的奖项评眩他注重质量管理,加强QC工作的推进和推广,出台了的QC制度极大调动了广大技术人员参与的积极性,三年来,公司获得省部级优秀QC成果3篇,国家级QC成果2篇,其中《严寒地区高速铁路路基填料质量控制》《提高扣件一次组装合格率》分别获得2014年度全国工程建设优秀QC小组活动成果二等奖,李胜臣同志被授予2014年度全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卓越领导者称号。在工程创优工作上,他亲自参与施工的哈西客站在2014年获得了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李胜臣被授予了国家优质工程奖突出贡献者称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