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在路局“明日之星”决赛中,郑州桥工段线路技术科助理工程师张紫豪榜上有名,当选首届“全局十大明日之星”。

阳光、帅气的他曾是校篮球队的主力,数度被评为全场表现最佳选手,而在郑州桥工段的青工中,他以拔尖的无缝线路设备养护维修技术和全面的业务技能、综合素质,成为当仁不让的“MVP”。

2011年8月,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的张紫豪,来到郑州桥工段郑州劳动服务公司实习。刚刚走出校门的他就为自己描绘了美好的人生愿景,要迅速将理论知识与现场实际有机融合,努力提高现场实际经验,强化知识储备,全面打牢基础,为美好郑桥家园建设积聚强大动力。无论是在大修施工现场还是在施工维修保养工地,总能看到张紫豪忙碌奔波的身影。在现场,他不辞下问,虚心请教,严格卡控安全技术措施和关键环节,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行车安全。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9月,张紫豪实习期满,由于他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业务技能,被调到段线路技术科,负责无缝线路的养护维修和应力放散工作。“打铁还需自身硬”,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水平,张紫豪白天和大家一起紧盯施工现场,晚上他挑灯夜战,对《技规》和《安规》进行系统学习,对技术资料和台账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对全段线路设备运行状态做到心中有数,保证各项维修生产任务顺利完成。

在无缝线路的日常维修和应力放散工作中,张紫豪是卡控全场施工节奏的绝对中锋,他认真负责、精心组织。在3年多的无缝线路设备管理工作中,张紫豪深入现场调查研究,全面掌握了全段998.183公里的无缝线路的设备状态和技术标准,重新制定了无缝线路管理办法和技术卡控措施。每次施工前,他都把功课做足,提前到现场进行详细核对和深入调查,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措施,及时提报施工计划;施工中,张紫豪把安全风险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职工、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作业环节,坚持从最基本的作业标准化、人身安全制度落实抓起,结合身边发生的事故,教育职工只有遵章守纪才能把各项工作完成好。在该段连续3年的无缝线路应力放散施工中,张紫豪带领参战人员对44.55公里无缝线路进行了技术改造,每次都做到了安全正点优质高效,为中原路网枢纽中心的安全畅通打下了坚实基础。

而在一线的历练,让他成为如得分后卫一样的多面手,无论是根据列车通过总重编制无缝线路维修计划,还是编制施工,协调组织,严控放散量达标,确保线路安全通畅,这些他都得心应手。通过对线路维修“有计划、有标准、有完成、有验收、有考核”的闭环管理,使线路设备质量有序可控,确保了运输安全和行车安全。

4月21日,全局“明日之星”总决赛开赛在即,该段放散施工也进入到关键阶段,同事们劝他早点回去为决赛做好充分准备,他说,“今天的施工时间紧任务重,我要不在现场,心里老是觉得不踏实,如果连自己的本职工作都做不好,何谈参加“明日之星”的评选呢!”当天的施工地点是在京上货线马寨工区K3+250m至K2+450m处进行应力放散,由于施工现场场地狭窄,车流密度大,放散距离将近800米,最大放散量达到137毫米。面对难啃的硬骨头,张紫豪迎难而上,全程参与,对工地上施工人员松动线路扣件、螺栓涂油、龙口锯轨、震动钢轨,拉伸器拉动钢轨等各项工作进行全过程盯控,确保施工万无一失。

开拓创新,勇于挑战是青年人的秉性。2014年5月16日,京广线新黄河铁路大桥投入使用,为解决桥梁钢梁与钢轨之间相互作用力较大的问题,桥上采用了小阻力扣件的扣件形式,这在郑州局管内尚属首例,对此,张紫豪认真查阅资料,请教专家,制定了《郑州桥工段京广线黄河大桥无缝线路养护维修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桥上无缝线路钢轨位移、钢梁伸缩缝、伸缩缝处枕间距观测制度,并通过对观测结果进行分析,全面掌握黄河铁路新桥的基本状态。同时针对小阻力扣件的技术特点明确了黄河新桥养护维修制度,为日常维护保养提供了技术依据,确保了京广大动脉的安全畅通。

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入路以来,张紫豪一步一个脚印,立足本职,乐于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先后获得段“先进生产工作者”和“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张紫豪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他无愧于青春的安全誓言,为旅客安全出行、方便出行、温馨出行追逐着属于他的中国梦、铁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