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艳 宋建红
4月上旬,青藏高原冰消雪融,初展春意。青藏铁路公司组织西宁地区15个单位的400余名干部职工在西宁车辆段动车检修所所在地开展了该公司2015年义务植树活动,提供植树苗木总计1185棵。
保护和发展铁路沿线植被生态系统,是防风固沙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青藏公司犹如这道绿化长廊的守护神一般,从海拔2000米到4000米,针对地理环境差异明显、绿化植被种植条件不一的现实条件,认真做好管内绿化和管护工作。
列车行驶在青藏铁路上,随着海拔的不断攀升,车窗外的植被变得格外匮乏,只有油松、沙棘、珍珠梅等树木错落有致地分布于路基两侧,给青藏铁路晕染出一抹绿意。这难能可贵的绿色植被带犹如一道蜿蜒曲折的绿色长廊镶嵌在高原雄浑的土地上,成为高原铁路的地标新名片。
青藏铁路格拉段地处世界 “第三极”,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一草一木的生长都异常艰难。为掌握第一手资料,该公司采用在区段线路两侧实地步行调查、统计的方法,按照 “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的原则,分析研究种植区域的土质条件、水源,并确定树种。2013年,他们在楚玛尔河至五道梁间线路两侧种草28公里,出苗率达到85%以上。此举既保护了多年冻土,又有效缓解了沙害对铁路的危害,确保了青藏铁路运输安全畅通。
根据西北地区的地理环境,考虑到杨树春季易产生飞絮的实际,该公司改种青海云杉、落叶松、祁连圆柏、丁香等常青树种,因地制宜为兰青铁路打造绿色通道。经过几年的努力,兰青铁路线路及各车站绿化面积达18.8万平方米,该公司实现路基两侧绿化面积35.6万平方米、路基边坡绿化面积60.5万平方米。他们在西格段厚日至连湖96公里的风沙地段线路两侧种植了5035亩柽柳、沙棘等灌木,形成了一道绿色天然屏障,像这样在青藏高原的高寒荒漠地区大量造林尚属首例。
2014年年底,西宁站改造工程竣工,高普混用的高原车站全新亮相。作为路地合作部门,青海省西宁南北山绿化指挥部和青藏公司绿化委员会以车站倚靠的泮子山为重点,共同打造北山绿化基地。为把这面高原驿站的 “背景墙”擦亮,该公司根据北山现有常青树的分布状况,补植适宜高原高海拔生长的树木达200余亩,种植油松25300株、祁连圆柏17200株、珍珠梅2500株、河北杨200株、青海云杉400株,平整土地200余亩,在陡坡无法种植树木地段插种柠条种子300公斤共105亩。
俗话说:三分种、七分养。树木成活的好坏,关键在于后期是否精心管理。该公司组建专业的浇水队伍和检查小组,定期到绿化区修整树坑、立杆拉线,完成浇水、除草、除虫等日常养护工作。此外,他们根据不同地区土壤的实际情况,及时对泛碱地段施加硫酸亚铁来除碱,改良土壤,尽量避免所种植的苗木被碱土腐蚀死亡。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