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平,虽然我已经退休了,但这三代‘铁伙计’你可得照顾好了。”近日,父亲张庚红指着三种不同的钢轨打眼机对儿子张桂平说。张桂平听完父亲的话,坚定地说:“爸,这三代 ‘铁伙计’见证了铁路的发展变化,您放心,我一定会照顾好它们的!”
张庚红曾是西安电务段的一名职工,担任过户县信号工区工长。从1986年起,他在工长岗位上一干就是23年,如今已退休。儿子张桂平也是该段的一名职工。10年前,张桂平来到户县信号工区,成为父亲的一名“手下兵”。当时,工区使用的是第一代钢轨打眼机。这种设备工作效率低,20分钟才打一个眼,而且动不动 “掉链子”。在父亲手把手的指导下,张桂平很快能熟练操作打眼机。
后来,出现了第二代电动钢轨打眼机。张庚红和张桂平都用过这种 “铁伙计”。它虽说工作效率有所提高,2分钟至5分钟能打一个眼,但需要外接电源。每次外出作业,工区要加派两个人抬发电机,浪费了人力。
2011年,张庚红退休。由于工作表现出色,张桂平被正式任命为户县信号工区工长。此时,新式燃油钢轨打眼机已在该工区得到广泛应用。其实早在张庚红退休前,段里就为该工区配备了新式打眼机。这种设备不仅工作效率高,两三分钟能打一个眼,而且不需要电源条件。和张庚红相比,张桂平操作设备更加熟练,可谓是父亲的老师。
刘升飞
编后 在铁路行业,子承父业的现象不少见,但这对铁路父子有点儿特殊。虽然在同一工区工作,但不同时期,在使用钢轨打眼机方面他们互为老师。从第一代打眼机到电动打眼机,再到如今的新式燃油打眼机,三代“铁伙计”在他们手中传承,也见证了铁路的发展变化。从这对铁路父子的故事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工务工具的演变,更感受到了一种精神的延续。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