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大家一听说铁路上的饮食,立马就会想到那句耳熟能详的顺口溜“啤酒饮料矿泉水啦,花生瓜子方便面啦……”,还有就是推销”“价格实惠”的列车盒饭等等。避开这些大家在火车上经常能看到的、听到的不谈,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下平时见不到、听不到,或者说根本想不到的铁路工务上的“饮食文化”。
说是文化,其实也是略显牵强,其最多也只算是个饮食习惯,或饮食传统。至于其是如何形成的,我也没做深入考究,说不出一二来,只能把这种奇怪的饮食传统给大家从面上介绍一下。
我是去年八月进入铁路的,目前还是个实习生,对于很多东西都还是在学习阶段。面对各种各样的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不过最先引起我注意的却是铁路上的“一日三餐”。平日里吃饭时,早饭是自己解决,中午、晚上在食堂吃(也有很多工区的食堂只提供午饭,因为在工区吃晚饭的人很少,阿姨一般也就不做了)。虽说看着和其他单位食堂差不多,但是一细了解就会发现不同。我们工务段职工吃饭是自己准备饭盒,自己带大米,工区里有专门蒸饭的蒸饭电箱,每天在午饭、晚饭前两个小时左右,把自己装有米和水的饭盒放进去,开饭时各自拿各自的,这中间饭师傅(大多数的工区都叫工区里的做饭阿姨为“饭师傅”,并不是真姓饭)会把饭箱关上,通电蒸饭。关于配饭要的菜,饭师傅会准备,个人也可以自己从家带,顺带放在饭箱里加热。不过,如果要是想让饭师傅做菜,首先要在吃饭记录表上,在相应的日期一列签上自己的大名,饭师傅做菜时,会核对记录表上的名字,上面签了几个人的名字就做几盘菜,不多做,也不会少做。正常情况下,一盘菜都是荤素搭配,很少有全荤的,更少有全素的,有时时间充裕,阿姨也会再烧一锅清汤。吃饭时,每人只限端一盘菜,其实每盘菜都一个样子,也不用挑哪好哪不好,吃自己的饭。清算菜钱时,采取平均原则,比如今天饭师傅买菜花了多少钱,一共几个人吃饭,两者相除,就是今天每人要交的饭钱,正常情况下,都是在五块到十块之间,也算得上便宜,每月一交,按期收取交给饭师傅。
在一开始的时候,我对这种情况也是比较诧异,不过时间一长,久而久之也是习惯了,并且也渐渐觉得其中的好处多多。首先,大家的自主选择性的空间比较大,可以在食堂吃,也可以在家里吃,可以自己带或自己做,也可以让阿姨帮着做,可以今天不吃,明天继续吃,大家想吃什么可以和饭师傅沟通,饭师傅也会响应大家要求。其次,大家自己蒸米饭自己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浪费,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或者尴尬,比如,如果是集体蒸大锅饭,今天蒸少了,不够吃,有人吃不饱的肯定会埋怨、发牢骚。明天蒸多了,大家吃不完,浪费大家的米钱,而这样大家结合自己的饭量,蒸多蒸少全凭自己,这样会避免尴尬。此外,毕竟一个工区还只是一个小集体,一二十个职工,只有一个做饭阿姨,把蒸饭、洗碗这样的活分担出去,大家自己动动手蒸饭、洗饭盒,既减轻了阿姨的负担,大家也不会太过麻烦。
这就是铁路工务段上的饮食传统,虽然不晓得其发展的由来,不过存在就有其必然性,我们相信这种被我们广泛采用并且发扬的传统肯定有着更深层次的实用性、益处,需要我们好好的挖掘,也需要我们更深层次的研究改善,毕竟,民以食为天,只有把每个职工的吃饭问题切实的落实好,真真切切的关注到每个职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才能更好的建设出优秀班组、标杆班组,为铁路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