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班组职工正组织车厢旅客为小维松捐款。 杨丹 摄
通讯员 朱琳琳 刘强
3月28日,由北京西开往攀枝花的K117次旅客列车正点从北京西站开出,列车长陈娅像往常一样巡视着车厢。在17号车厢,陈娅发现19号下铺一名小孩穿着十分奇怪,全身都裹着花布。同行的妇女告诉陈娅,这是她的儿子唐维松,刚刚在北京做完手术,没法穿衣服,只好用花布包起来。当陈娅轻轻地拨开孩子身上的花布时,孩子满身的伤痕让她触目惊心。
唐妈妈告诉陈娅,9岁的小维松出生于四川南充的一个农村家庭,是家里的第三个孩子,1岁多时因为一场意外全身80%的皮肤被烧伤,经过抢救才保住了性命。由于烧伤严重,小维松的身上留下了很多疤痕,手指和脚趾严重变形,需要经过多次手术治疗。几年间,昂贵的医疗费用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一贫如洗,但家人没有放弃对小维松的治疗,一筹集到钱,就带着小维松去做手术。为了医治孩子,唐妈妈甚至去乞讨过。现在孩子的父亲因脑溢血卧病在床,由13岁的女儿照顾,唐妈妈本人视力也不好,根本看不清任何东西,家里情况变得越来越糟糕,只能靠政府救济维持生活。不久前,唐妈妈筹集到一点手术费,就立即带着小维松到北京去做手术。这已经是小维松经历的第14次手术了。但很快唐妈妈带来的钱就用完了,不得不出院回南充老家。现在母子俩已身无分文,连火车票也是北京救助站帮忙购买的,母子俩已经快两天没有吃东西了。
听到这里,陈娅的眼眶湿润了,立即安排餐车准备两份盒饭送到母子俩手里,叮嘱车厢列车员照顾好母子两人,并不断安慰唐妈妈“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回到餐车,陈娅将这些情况告诉了车队添乘干部和餐车工作人员,交接班时也向班组职工介绍了这一情况,班组人员当即决定为小维松开展一次慈善募捐活动。
大家立即行动起来,用纸箱制作了一个简易的爱心捐款箱,班组职工一个个争先捐款,很多人直接将身上的现金全部捐了出来。经过清点,班组职工共募得善款1830元。
随后,由陈娅带头,与列车长高源,值班员黄佶、聂春柳,广播员杨丹组成了一个募捐小组,下车厢开展募捐活动。杨丹通过广播向车厢的旅客介绍了小维松的情况,并拍摄了一些母子俩的照片带到车厢内进行宣传。
照片上小维松的笑容打动了很多旅客。募捐小组的工作人员一到车厢,就被旅客的热情打动,1元、10元、50元、100元……最多的一位旅客捐了1000元。软卧车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旅客也是带着孩子刚从北京治病返乡,通过列车广播得知小维松的情况后,主动带着头上还缠着纱布的孩子前来捐款。几位藏族旅客得知情况后也踊跃捐款,一名阿妈与女儿各捐了200元。一位到新乡的旅客原本已捐了200元,后来又捐了300元,还来到车厢看望小维松,给孩子打气、加油。一些旅客还为孩子送去书籍和零食、水果,对孩子表示关心,希望孩子坚强、乐观。
整整3个小时,募捐活动才结束。在旅客代表的见证下,募捐小组进行开箱清点,本次活动共募得善款12747.3元。陈娅亲手将这笔善款交到了唐妈妈手中,并叮嘱她好好保管。
唐妈妈接到善款后,十分感激,数度哽咽。她将身上的手机摸出来交给小维松,让他把这些好心人的样子照下来,说:“你一定要永远记住这些好心人。”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