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常宏 李港兴

“有了保温饭盒,上班就能吃上家里烧的红烧肉啦!”2014年7月5日,柳州工务段为流动性大的班组职工配发保温饭盒,解决了职工上班时吃饭不便的问题。

“通勤车正点了,晚上就可以回家和家人一起吃饭啦!”2014年12月10日调图后,南昆线通勤车正点率进一步提高,解决了沿线职工通勤不准点的问题。

……

这些与职工吃、住、行息息相关的小事,始终都是南宁铁路局各级组织心头牵挂的大事,是全局关心关爱职工,深入开展 “三线”建设,强化职工后勤保障的生动缩影。

南宁局地处西南山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问题,沿线职工面临着生活条件艰苦、出行通勤不便、文化设施单调等问题。近年来,南宁局制订实施了 “十二五”职工生活规划,深入落实 “三线”建设,切实为职工办实事、解难题,努力建设职工 “美好家园”,凝聚 “家”的力量,增强企业向心力。

建设美丽之家

“以前这里曾是一片荒野,现在它是我们最美丽的家!”梧州北站站长汪佩良告诉记者,该站开展 “职工之家”示范点建设一年来,已建成了全段最具规模的小型种养殖基地。职工们在空地种了果树和蔬菜,养了30多只鸡鸭,基本实现了自给自足。

“职工之家”示范点建设是南宁局“三线”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2014年,南宁局推选了36个单位、64个一线车间 (班组)作为 “职工之家”建设示范点,在全局范围内掀起了 “爱家、管家、建家”的热潮。近年来,按照“每年重点建设一条线”的原则,南宁局的 “三线”建设已惠及全局各条干线的沿线站区,覆盖面不断扩大。

“生活线”是基础。一年时间里,全局各单位积极开展 “职工之家”创建活动,新建并修缮宿舍、食堂、浴室等,有效解决了沿线职工的生活困难。

“文化线”是内涵。2014年,该局建成19个局级职工书屋,丰富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卫生线”是保障。2014年,全局职工帮扶救助资金支出3012.42万元,资助患病职工1.59万人,下拨基层单位帮扶救助资金2030.94万元。

“远方的小站是我的家,那里有美丽的果林和牧园……”从职工改编的歌曲中可以感受到, “三线”建设让许多藏在荒山野岭的小站变成了 “世外桃源”。

建设便捷之家

改善铁路沿线职工生产生活和交通出行条件,一直是南宁局的重点工作之一。2014年12月10日,该局以调图为契机,进一步优化通勤车运行线路。目前,湘桂、焦柳、南昆等7条线上开通了16趟通勤车,为沿线职工提供了方便。他们还对通勤车进行调研,对施工 “天窗”进行调整,提高了通勤车正点率。

随着南宁局管内多条高铁开通运营,异地职工回家难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来自柳州机务段桂林动车车间的33名动车司机,大部分家住500公里外的金城江。从2013年12月衡柳铁路开通运营到2014年春运结束,动车司机每月只能回家一两次,而且由于回家时间不固定,增加了路途耗费时间。南宁局为此组织了专题调研,指导优化动车司机运行线路,精心制订值乘计划,为动车司机设计 “快乐回家交路”。这一举措,让动车司机纷纷拍手称快。

建设舒适之家

2014年1月5日,柳州机务段司机朱明勇告别了数年租房的 “蜗居”生活,迫不及待地用手机将新家拍下来在网上 “晒幸福”。当天,南宁局共有286名单身职工喜迁新居。同年12月,梧州车务段200多名职工同样迎来了乔迁之喜,搬进了崭新的职工单身宿舍。

安居,才能乐业。近年来,南宁局全面实施 “安居乐业工程”,按照 “小站点分散间休、大站区集中安置”的思路,加大职工保障性住房和职工单身宿舍建设力度。

去年,这个局投入5700多万元,开工建设职工保障性住房2434套,改善沿线职工住房条件。一年来,他们陆续建成了柳州机务段、岑溪站、梧州站等单位的单身宿舍,并更新了行车公寓设施。他们还投入580万元,对11个站区的供水设施进行了改造,多项措施极大地改善了南宁局职工的生活环境。

建设温暖之家

“感谢铁路,圆了我的大学梦。”2014年8月5日,在全局 “金秋助学、圆梦希望”座谈会上,柳州南站重困职工罗猛的女儿罗杨智深情地说。

罗杨智上高中的时候,爸爸患上了癌症,家庭背负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后来,母亲由于操劳过度病倒,家中经济来源一度中断,自己的学费也没有了着落。然而,在南宁局 “三不让”政策帮扶下,她最终顺利完成了高中学业,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

开展金秋助学活动9年来,南宁局始终把职工冷暖挂在心上,不断加大帮扶救助工作资金投入。9年间,他们投入助学资金1309.9万元,资助职工子女1.32万人。

“三不让”政策不仅是南宁局困难职工的坚强后盾,而且还凝聚了职工力量,为铁路发展增添了动力。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在推进后勤保障工作中,南宁局各级组织始终情牵一线、心有职工,踏踏实实办实事、解难题,营造了团结、稳定、和谐的发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