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委员齐聚北京,围绕政府工作报告,他们就 “四个全面”、长江经济带建设、铁路改革等热点话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在此,我们将部分代表委员的观点呈献给读者。

图一:全国人大代表汪亚平

图二:全国人大代表邰顺军

图三:全国人大代表王晓州

图四:全国政协委员杨建祥

<b>全国人大代表汪亚平

助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深入实施

</b>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 ‘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开发开放结合起来,加强新亚欧大陆桥、陆海口岸支点建设。” “报告的这一提法,令我备感振奋。这几天的讨论中,不少湖北团代表都对湖北在抢抓‘一带一路’进程中进一步加快铁路建设提出了建议。”3月12日,在湖北代表团驻地,全国人大代表、武汉铁路局局长汪亚平对记者说。

去年,湖北省铁路建设顺利推进,武汉至黄石城际铁路、武汉至黄冈城际铁路建成并投入运营,沪汉蓉铁路大通道实现全线贯通。 “越来越多的高铁开通,为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交通基础。在 ‘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中,湖北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区位优势明显。我们铁路局将结合湖北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做好规划,全力推进2015年铁路建设工作。今年2月,我们已经开工建设了汉十高铁,待这条铁路建成运营后,从武汉到十堰的时空距离将大大缩短。这条高铁对于湖北抢抓国家战略机遇,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意义深远。”汪亚平说。

汪亚平认为,国家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以及西部大开发、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等战略的实施,必将使人员、物资、设备等大量快速地流动,运能需求也会进一步增加。 “我们需要新修建一条承东启西的沿江快速铁路,进一步发挥铁路运输优势,加强东、中、西部地区的交流,助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深入实施。”

本报特派记者 曹丹

<b>全国人大代表邰顺军

铁路改革让职工生活更美好</b>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从第一部分到第四部分9次提到铁路,这让我这个铁路工人从心底感到自豪和光荣。”3月13日,全国人大代表、成都铁路局凯里工务段凯里线路车间机械化工区工长邰顺军在贵州代表团驻地接受记者采访时兴奋地说。

这些天,邰顺军一边审议相关报告,一边积极撰写建议。参会前,他已经准备了1份建议,但在赴京途中和会议当中,他又了解到一些代表对铁路的愿望和意见,于是又在前天提交了一份关于贵广高铁的建议。

邰顺军显然花了很多工夫学习报告。他说: “报告里对全面深化改革等工作的强调让我对我们国家、我们铁路的发展充满了信心。我虽然是一个铁路基层工人,但这些年铁路改革带来的变化我都看在眼里。以前养路维修都是利用列车运行间隙时间完成,现在都是在 ‘天窗’修时间集中完成,施工人员的安全更加有保障;以前线路捣固几乎可以说是纯人工,现在有了捣镐,大型作业还有大型捣固机来帮忙,现代化、机械化作业让我们省时省力,作业效率提高了很多。这些好的变化让我相信随着改革的深入,我们铁路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铁路改革会让职工的生活更美好。”

谈到政府工作报告对铁路2015年建设工作的部署,邰顺军说:“建设运营后的铁路都少不了工务职工的养护。随着沪昆高铁延伸到贵州,我们凯里市也将拥有高铁,我和我的工友们会努力做好高铁线路的养修和维护。”

本报特派记者 曹丹

<b>全国人大代表王晓州

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推进铁路创新发展

</b>

3月12日,全国人大代表、成都铁路局党委书记王晓州在四川代表团驻地向记者讲述了他在审议学习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后的感受: “报告集中体现了在 ‘四个全面’总体战略布局下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特别是关于加快铁路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观点和举措,为我们做好新常态下铁路工作指明了方向。当前铁路发展面临艰巨任务和难得的历史机遇,关键是要以 ‘四个全面’为指引,坚定不移地推进铁路创新发展。”

报告强调,新的一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稳增长调结构的紧要之年。结合铁路工作实际,王晓州说: “在 ‘四个全面’的指引下,我们要深刻认识铁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作用,坚决贯彻中央关于加快铁路特别是中西部地区铁路建设的战略决策,紧紧围绕国家 ‘四大板块’和 ‘三个支撑带’战略组合,加快铁路建设,坚决确保 ‘十二五’建设任务完成。”

王晓州说: “全面深化改革、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离不开以铁路为骨干的综合交通体系的支撑。”

王晓州表示,今后要大力推进创新发展,加快构建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现代物流体系,积极发展全程物流,大幅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的畅通,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奠定基础;深刻认识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就是要在企业全面推进依法治企工作,要善于从法治视角观察分析问题,善于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问题,大力营造学法、守法、用法的企业法治环境,实现企业治理方式的转型;深刻认识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铁路创新发展的根本支撑,要认真落实中央和中国铁路总公司党组关于企业党建工作的一系列新要求,坚持从严治党和政治强企的总体思路,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打好作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两个建设’持久战,切实把党组织的优势转化为铁路局改革发展的引领力、推动力,为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本报特派记者 曹丹

<b>全国政协委员杨建祥

继续加大铁路建设力度</b>

全国政协委员杨建祥是位地道的 “老铁路”,从1971年到宝鸡站干装卸工算起,已经在铁路系统摸爬滚打了40多年,是中国铁路发展的亲历者、见证者。如今虽然从铁路局领导岗位上退下来担任了中共河南省委委员的职务,但他仍然初心不改,有着深深的铁路情结。

今年,他提交的提案仍然与铁路有关——《关于继续加大铁路建设力度的提案》。问到提交这个提案的初衷时,他说: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广大人民群众期盼一个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期盼更加绿色的出行方式,而铁路在这方面与其他交通工具相比,有着较为突出的比较优势。”

在提案中,他为铁路建设支招:一是期盼国家关于支持铁路建设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能够加快落实、全面兑现,为加快铁路建设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二是建议地方政府继续给予大力支持和配合,及时解决影响铁路建设推进的突出问题,为加快工程进度创造必要条件;三是建议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合力维护铁路建设的良好态势,深入做好相关宣传报道工作,切实为铁路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杨建祥深入地思考铁路如何继续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问题。他建议: “首先要加强顶层设计,中国铁路总公司有关部门要按照总公司工作会议上提出的 ‘以创新发展为主线,积极推动六大领域创新’的工作部署,抓紧研究和细化出台有关政策、方案,并注重做好调研论证,使各项改革方案和举措科学完备、易于操作。其次要注重调动基层的积极性,进一步优化考核机制,不断调动各铁路局、基层站段开拓创新、勇闯市场的积极性,不断强化铁路局的市场主体地位,赋予铁路局更大的生产经营自主权,鼓励铁路局主动适应市场、适应新常态,努力实现自我管理、自负盈亏、自主发展。最后还要争取更多理解支持,切实加大对铁路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有关政策和重大意义的宣传力度,对内凝聚人心、催人奋进,对外争取理解支持,努力营造有利于铁路改革发展的良好环境。”

本报特派记者 嵇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