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艳波 王玉娟 任进晖

图为张所有在帮助老人下车。 任进晖 摄

2月4日,春运第一趟乘务,满归站客运员找到4182/4183次列车长张所有说: “有一位突发脑出血的患者生命垂危,必须马上乘车到根河市医院急救。”然而,列车车门狭窄,已经昏迷躺在担架上的旅客根本无法上车。张所有猛然想到这趟车的5号车厢是老型车体,可以打开窗户。他立即组织乘务员用工具将车窗打开,把病人安全地抬到了车上。

2月26日,农历大年初八,患者在老伴和儿子的陪同下回到满归,专门找到张所有。患者连连鞠躬,不停地说: “你是我的恩人啊!”

张所有是齐齐哈尔客运段海连车队海拉尔至满归4184/4181、4182/4183次列车长。1989年从加格达奇铁路运输技校客货运输专业毕业后,在客运岗位上一干就是26年。

海拉尔至满归的4184/4181、4182/4183次列车是一趟运行在牙林线高寒地区的列车,往返共计64个乘降点,冬季平均温度在零下30摄氏度以下。车体配置是全路少有的22型老式 “绿皮车”,列车取暖靠的是车厢内的锅炉焚火,每年列车焚火时间长达8个月。列车运行20多分钟就会到达一个停车站。每年入冬前,张所有都要组织乘务人员给列车防寒,把窗缝用胶带粘上,用塑料膜封闭车厢内的天棚通风窗,给便器上盖、排水眼加塞,在门头翻板上铺上防寒垫,还在车门四边粘上布条,把所有透风的地方都堵上。为防止列车热量流失,车站的所有旅客乘降完毕后,张所有就组织乘务员收场上车,在门头立岗,车门虚掩,保证车厢内的温度达到20摄氏度以上。大兴安岭林区的旅客每次乘坐列车都禁不住感叹 “这趟车和家里一样暖和”。

牙林线地处林区,经济落后,老百姓看病、上学都得去根河市或牙克石市,夏天还可以坐汽车,到了冬天,大雪封山,只能坐火车出行。这趟列车成了山区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铁路交通工具。

让旅客走得舒心、走得满意,一直是张所有的工作目标。春运中,探亲访友客流剧增。在牙克石站站台上,坐轮椅的尹奂芹老人引起了张所有的注意:尹奶奶买的是上铺。张所有知道情况后,积极协调,帮助老人调换到了下铺,并嘱咐乘务员全程看护照顾。到满归站后,他又将老人送到站外,感动得老人和亲属热泪盈眶。

为旅客排忧解难的事儿在张所有的记忆中,已经记不清做了多少。他常说: “干了客运工作,身上就担着一份责任,旅客满意了,方便了,舒心了,我们苦点累点,没啥。”

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张所有,满怀着对母亲的愧疚。父亲早年去世,是母亲一人拉扯他长大的。母亲去世时,在乘务途中的他没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每每想起,张所有都会默默落泪。妻子的付出,更让他无法释怀。妻子生孩子时是姐姐陪伴在身边。家庭居住地和工作单位分处两地,接送孩子上学一直是他的梦想。

每每想到这些,张所有的眼角不禁有泪。

26年来,张所有在火车上走了多少公里,自掏腰包帮助了多少旅客,在列车上度过了多少个春节,他已经记不清楚。同事们经常说: “张所有和旅客在一起的时间比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还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