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综合控制柜。 方昉 摄
2月4日3时50分, “铃……”电话声急促地响起。 “喂!是龚林吗?一趟列车在途中发生故障,无法供电,请你立刻前往救援。”放下电话,龚林立刻拿起万用表和工具包,顶着凛冽寒风,匆匆赶往现场。到达现场后,他对车辆进行故障排查,经过20分钟检查,故障源在龚林这个活 “仪表”面前现了 “原形”。
龚林是武昌客车车辆段信阳运用车间技术组组长,中等身材,黝黑的脸上总是带着笑容。他的主要工作就是车辆电器设备检修,最常看到的场景就是他手拿仪表,身背工具包,车上车下处理疑难杂症。他可谓是整备场上名副其实的 “万用表”。
从一知半解到 “包打天下”
1984年,年仅18岁的龚林参加了车辆工作,主要工作是装卸电池、擦拭电机、紧固线路。有一次,一辆入库维修的车辆发生电机失控,无法供电,技术人员凑巧调休,龚林自告奋勇,但1个小时过去了,还是毫无头绪。师傅来到现场后,只用了5分钟便顺利排除故障。这件事深深地刺激了龚林,他从此开始了不断地学习。
1996年,信阳运用车间首次引进了单辆柴油发电机为空调供电。龚林受命组建单辆柴油发电机整修小组。他一头钻进学习室,拿起技术资料,一看就是三天;之后又埋首于检修库,把柴油发电机拆装了三遍。在没有师傅教、没有技术支持的情况下,他硬是带起了信阳运用车间的单辆空调检修队伍,创造了单辆空调19年无事故的奇迹,成为了名副其实的 “包打天下”。
从岗位尖兵到 “攻坚达人”
2005年,作为车间车电带头人,龚林成为了头一批学习直供电列车新技术的职工,成为了能够独立处理车下电源、控制柜、空调机组、单辆柴油发电机等全部车电装置故障的全能型人才。
2014年9月,担任技术组组长的龚林碰到一个棘手问题,一列经由信阳的直供电列车发生故障,列车照明、空调无法使用。龚林上车后,经过排查,找到了故障原因。列车运行时,他修复电路。列车到站时,他钻入车底恢复保险。车内的灯亮了起来,空调也能够正常工作,但最后一节车厢怎么也无法供电,这急坏了乘务人员。此时,龚林又打开控制柜,对电路进行了再次测量和确认,终于找到故障源头。他马上采取应急措施,列车供电终于恢复正常。
从一枝独秀到 “桃李满园”
为了使徒弟们能更好地把学到的知识与工作结合起来,龚林自编了《车辆电器典型故障及解决办法》,被职工称为最管用的教材。
有一次,他的徒弟张新对一辆硬座车空调进行测试,没有发现异常情况,就关掉了机组。龚林却叫住了他:“小张,你把这辆车再试一下。”听到师傅这样说,张新立刻意识到可能漏掉了什么,立刻又进行了一次检查,最终发现列车一端的空调机组没有运转。这时,龚林耐心地给他讲解,在处理了故障的同时,也提高了他的业务水平。
龚林培养的徒弟,有的已成为干部、工长,有的成为技师。他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我的徒弟们都比我有出息,我觉得自己的价值就实现了。”
在31年的工作生涯中,龚林获得了武汉铁路局、武昌客车车辆段先进标兵、先进生产者称号20次。他说:“在我的眼里,世界就是这一列列客车,我就是其中的一个车轮,也许旅客看不见我,但我会一直陪伴着他们安全回家。”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