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宁静的旷野间响起了木门吱吱扭扭转动的声音。记者随白城工务段索伦桥隧车间主任高永财和5名隧道巡守员走进南兴安隧道,见证了他们的除冰作业。
南兴安隧道全长3218.5米,是白阿线通往阿尔山的必经之路,也是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最长的铁路隧道。由于修建年代久远,这个隧道安全隐患较多,拱顶漏水达30多处、严重处所13处,边墙漏水达20多处、严重处所7处。近年来,运输煤炭的货车增多,隧道大门每天要开关20多次。冬季隧道内温度降低,洞顶及洞壁的漏下的水结成长长的冰溜子,如不及时铲除,会给行车安全带来很大威胁。
为保证运输安全,索伦桥隧车间每天都要申请 “天窗”时间,由车间主任、党支部书记轮流带领干部职工进行除冰作业。在漆黑、阴冷的隧道里,手电筒光照在洞顶上,一串串形态各异的冰溜子闪着晶莹的光芒,异常美丽,但它们构成了铁路运输 “美丽”的隐患。
说干就干,隧道内身穿棉衣挥镐除冰不方便,他们脱下笨重的棉袄,套上黄马甲。
隧道巡守员杜玉栓负责用铁铲敲击洞顶的冰溜子,高仁用镐刨着冻结在钢轨边缘的冰块。一阵紧张的忙碌,掉下的冰屑钻进脖领里,汗水夹杂着冰水,不一会儿两人身上就湿透了。
头灯和手电筒的光在漆黑隧道内交错移动,人影时而登高、时而紧贴洞壁,铁铲、铁镐刨击冰面发出的声音不绝于耳,散落的冰块、冰屑很快铺满了路肩。
高永财用长冰铲铲除隧道顶部冰溜子时,冰块和冰屑直接通过手臂、脖领落入他的内衣里,顿时全身冰透。高仁开玩笑说: “这下老高大哥能永远不老了,这冰块能保鲜呀!”大家都笑了。
高永财也笑了: “永远不老我不敢说,但我想咱们都会长寿,因为咱们干的绝对是正事,再苦再累,心里踏实,这样就不会得病。”
登高除冰最辛苦。要清除高处的冰溜子,他们手臂要一直挥动近两米长的冰铲,遇到更高处的冰,还要登上梯子挥铲。再强壮的人十多分钟下来,胳膊都会酸痛。
6个壮汉轮流挥动冰铲一路干过来,最后都抬不起胳膊了。但是,这时还不能休息,必须及时运走地上散落的碎冰。每次作业后,线路上堆满的碎冰近1吨。一个冬天作业下来,他们会从隧道中运出上百吨碎冰。
他们背上装满碎冰的袋子,蹒跚地走出隧道,这时对讲机里传来了“K7565次列车已接近”的声音。大家迅速跑出洞外。 “K7565次列车,南兴安隧道大门已经打开,可以安全通过。”高永财应答。
此时,一阵寒风袭来,大家不约而同地打了个冷战。在东北长长的冬天里,他们每天都要作业3个小时,日复一日,风雪无阻。
目送K7565次列车安全通过后,他们黑里透红的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焦元 赵强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