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焦莉在为旅客售票。张玉静 摄
西安站售票车间售票员 焦莉
2015年2月24日星期二晴
今天农历正月初六,正是返程客流高峰期,购票的旅客接连不断。
从清晨到中午,来窗口买票的旅客大多扛着行李包裹,都是准备外出的务工人员。他们眼巴巴地看着我一遍遍敲打键盘,在电脑里查询。如果找不到合适的车票,他们走不了,就意味着得多一天花销。“没有票”这3个字,我轻易不敢张口讲。
现在,我的小本子上,已记录了37种“联程票”换乘方法。西安去北京没有车票,可以去渭南站或延安站转车;西安至盐城没有票,可以到商丘站转车;西安到安康没有票,可以从旬阳站转车。通过这种在沿途站接续中转乘车的方式,从我窗口离开的旅客,绝大部分买上了满意车票。
这样卖票,无形中增加了工作量,得敲比平时多一倍的键盘数字,才能找到票;得说比平时多一倍的话,才能向旅客解释清楚。卖票时间长了,我还总结出了一些规律。比如,年纪大和带孩子的旅客喜欢下铺,急匆匆的旅客要选最早最快的一趟车,做生意的旅客喜爱直达车,出门务工的旅客爱选便宜实惠的普通车……
处处留心皆学问。虽然我麻烦一些,但让旅客买上了满意票,心里就感觉对得起“焦莉明星窗口”这几个字。
唐茹 张玉静 整理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