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付世坤 通讯员 李雅雪 李娟
2月18日,记者和一群来自重庆客运段的动妹共度除夕夜,从超市采购原材料到吃上自己亲手包的饺子,真实体验了班组就是一个大家庭的和谐氛围。“我们组刚好是大年初一出乘学习,妹妹们的家基本都不在重庆,所以我们班组就决定一起团年。”重庆客运段动车二队宁波五组车长王波说。王波把班组职工视为自己的妹妹,由于她们大都是参加工作不久的90后,作为大姐的王波便放弃了陪家人过除夕的机会。
15时许,王波带着班组的6名动妹来到超市,一群青春靓丽的女孩在超市里显得格外显眼。“包饺子该买哪种猪肉?”“不要忘了还需要姜和酱油!”姑娘们认真挑选着当晚年夜饭的食材。“以前在家都是吃现成的,从来不做饭。”家在万州的动妹叶娇娇边说边拿起一把韭菜闻气味,闻了半天都不敢确认手中拿的是不是韭菜。
16时,从超市出来后,姑娘们来到了班组餐吧小组长刘华的家中,这是刘华和另外两个同事一起在重庆北站旁合租的房子,三室一厅的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出租屋内,有人忙着贴窗花,有人忙着洗菜、切菜、拌肉馅,大家忙得不亦乐乎,各自发挥自己所长。
“妈,饺子馅要加什么调料?”第一次包饺子的姑娘们纷纷打电话回家求助。准备工作就绪,开始包饺子,虽说每个人都吃过饺子,但是怎么包好饺子却成了难题。“馅放在皮中央,贴合的时候蘸点水才能捏紧。”22岁的汪爱舒主动当起了老师。
汪爱舒的家在重庆,这是她从2014年参加工作以来第二次不在家过年。2014年的除夕夜,她正好在外出乘。“去年第一次在外过年,心里不是滋味。”但是这次,本有机会在家过年的她为了让班组大家庭团圆,她主动放弃了和家人团聚的机会。
第一盘饺子起锅,大家争抢着吃自己的劳动成果。这时,王波注意到一旁的刘华正在偷偷地掉眼泪。
22岁的刘华是重庆城口县人,家在山区,交通不便,她每次回家都要耽误上一天的时间。平时休班的时间不长,所以在参加工作一年的时间里,她总共只回过两次家。不在父母身边,她养成了独立懂事的性格,工作认真、勤奋,很快成为了班组骨干,餐车在她的管理下,每个月的销售额都位居本条线的榜首。“妈,我休班就回来看你们,祝你和爸爸春节快乐,我想你们!”吃着饺子,触景生情,刘华抑制不住想家的情绪,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十、九、八、七……”伴着欢呼声,零点的钟声敲响,欢聚一堂的喜庆冲淡了动妹们想家的情绪。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