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嘀嘀,嘀嘀嘀……”春运以来,在大连电务段丹东电报所,这样的电报声越发频繁了。
一张不足3平方米的办公桌、一本10厘米厚的朝鲜语大字典、一本密密麻麻记录了多年学习心得的笔记摘抄,是工长刘宇的 “三件宝”。在这间不足15平方米的电报所里,刘宇工作的紧张程度完全可以和谍战片一较高下。
刘宇所在的丹东电报所每天平均要收发各地的普报、急报、速投报、列车报等20余封,涉及的都是运输组织、列车调度、线路施工、加油、加水等重要信息。在春运这个非常时期,业务量更是有增无减。电报的剪裁、装订、盖章……刘宇每天每个动作都要重复上千次,反复敲击键盘2万多次。
刘宇所在的电报所还承担着国际联运电报的接收、发送任务。国际联运电报的主要内容是对朝贸易运输、中朝国际铁路议案、加挂列车信息等。国际联运电报事关铁路安全和国家形象,容不得半点马虎。一个标点符号的疏忽、一个词语含义的曲解,都可能改变报文的原意,其中的责任和压力不言而喻。
刚到电报所时,刘宇对朝鲜语一窍不通。为了胜任工作,争强好胜的她没有退缩。她不仅自费报了朝鲜语学习班,还到新华书店买来了专业的翻译字典和相关学习资料,一句一句、一篇一篇地反复学习。经过不懈努力,如今,刘宇已经成为一名合格的朝鲜语翻译,她所经手的朝鲜语电报没有出现过一处差错。当谈及今年农历除夕又将在单位度过时,她的眼眶湿润了: “这么多年我已经习惯了,就是感觉对不住孩子和父母。我们的付出换来了千万家的团圆,想想也是值得的。” 王丽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