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另一端传来 “按点消记”的喜讯,安康电务段安康站机维护二工区5名职工的脸上笑开了花。他们刚刚通过远程指导成功处理了官渡站 “天窗”点内的一起信号故障。

信号设备被称为列车安全运行的 “眼睛”。以前,信号设备出现故障,现场信号工要在机械室里苦等电子设备车间的技术人员前来援助。这一次,该段官渡信号工区职工李志刚和工友们按照铭牌标识的操作步骤进行处理,不到10分钟就排除了故障。

2014年下半年以来,这个段创新管理模式,下放电子设备管理权责,使信号故障的维修时间大大压缩。该段给电子设备车间职工 “松绑”后,该车间职工集中精力攻关疑难故障,先后取得了5项创新成果,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安全系数。

设备质量提升和安全生产稳定的背后,是这个段设备管理思路和方式的革新。

在现场信号工眼里,微机联锁、微机监测、CTC、TDCS等数千台电子设备技术含量高、工作原理复杂,如同老虎的屁股一样不敢摸。一旦发生故障,不管大小难易,现场信号工只能等待电子设备车间的技术人员来 “救场”,延长了故障处理时间。

“山区铁路交通不便,我们车间26名职工几乎天天得出去 ‘救场’,长年累月奔波在襄渝、西康、阳安、宝成4条干线近1200公里线路上。”电子设备车间主任杨再兴介绍道, “只要接到故障通知,职工们乘火车、转汽车、搭摩托甚至徒步往现场赶,过度疲劳成了家常便饭。”

问题在现场,原因在管理。2014年7月,这个段召开专题分析会,广泛征求现场信号工和电子设备车间职工的意见建议,开展管理难题攻坚,从放权、明责入手,创新电子设备维修管理方式,使这一困扰安全生产的老大难问题迎刃而解。

这个段明确了电子设备维护及应急处理程序,实施分级管理,对简单易处理的常见问题由信号工区就地处理;对涉及软硬件设备系统更新、参数设置以及数据通道处理的技术难题由电子设备车间处理。

为确保设备安全 “零失误”,这个段的业务培训先行一步。职能科室组织技术骨干编写教学课件,电子设备车间职工开展 “背包教学”,带着工具、仪表深入全段各信号工区,手把手对现场信号工进行帮教。

这个段夯实安全基础,为所有电子设备建立了基础资料信息档案;为每一件设备制作了铭牌和操作流程图,并张贴在显眼处,方便现场信号工查看使用。

依托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这个段同步建立了云数据库,既方便职工查询使用,也有助于电子设备车间远程指导现场信号工快速处理简单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