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着、盼着、争论着,万众期待的春运在一片嘈杂的“声音”中再次迈出他坚定而沉重的步伐,这一路上,说不完的故事、记不清的风景、诉不完的乡愁,在年复一年的春运大战中,轮番上演,循环不休。
春运年年搞,抱怨年年有,不管铁路部门怎么整合线路、提高运力、出台措施,总是有些赶不上春运的硬性需求和老百姓心中期望的感觉。增加的车次、改良的设施、便民的服务、快捷的资讯、良好的治安等等一系列铁路部门绞尽脑汁的实际作为,似乎在庞大的客流面前掀不起任何风浪,抱怨、批评、指责甚至谩骂“压过了一切”。
今年,国家铁路预计春运期间发送旅客2.89亿人、同比增加2647万人,大量新线、新装备首次接受春运考验,人民群众对铁路春运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铁路部门也为致力实现“安全出行、方便出行、温馨出行”常态化,早早做好了各项准备。
安全出行是春运工作的刚性要求。据相关媒体报道,铁路机务、工务、电务、车辆、供电等系统积极行动,强化设备整治,提高运营质量;铁路公安部门也加大了车站、桥隧、沿线设备等关键处所的巡视警戒力度;各系统部门也针对各种突发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可行性措施。
为方便旅客出行,今年春运期间铁路共安排开行图定旅客列车2673.5对,能力安排为历年之最;车票预售期提前60天,方便旅客购、取票和改签;优化旅客乘降组织措施、开辟进出站“绿色通道”;开展“猎鹰—2015”打击倒票专项行动。
“温馨出行”是铁路春运工作的更高标准。各大车站想方设法营造欢乐、祥和、有序的站车氛围,努力打造特色鲜明的服务品牌,提升服务水平。如武昌、汉口等车站志愿者通过扮演卡通人物、演示情景短剧、发放宣传折页等方式纠正旅客不文明乘车行为;南宁东站工作人员、动姐和青年志愿者联合上演的快闪舞蹈,拉近了旅客和铁路的距离;上海站具有传统节日内涵、生肖特点的景观被“请”入候车室,石库门风格的综合导向墙、上海滩风格的街角路牌向旅客们展示着独特的海派文化神韵。
尽管铁路部门用如此之多的实际行动来践行和诠释“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和含义,但仍不敢打包票百分之分让每名旅客都满意,毕竟我国正处在变革之期,城镇化和人口大迁徙不可避免,而铁路部门一些好的做法和举措在执行和落实过程中,因为主观、客观的原因总会出现一些让旅客不满意或不理解的问题,比如说列车晚点、候车拥挤、购票困难、开设免费WIFI等问题。
年年岁岁路相似,岁岁年年回家难,这似乎是无法解开的“死结”。不管怎样,我们吵也好、闹也罢,铁路部门还是想方设法将“数以亿计”的旅客平安送回了家,铁路部门固然需要在更好的服务旅客上下功夫,而作为广大旅客也请多一些理解和支持,完全不必要给自己思想上“增包袱、添担子”,徒增无畏的烦闷和愁堵。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