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18点10分,早已过了下班时间,可呼和电务段集宁检修车间的工长要万林还在满地寻宝,遗落在地的螺丝帽、只剩尾巴的焊铅丝,他都不放过,一一收留进库。像这样的“寻宝”活动每天下班后都会在车间上演。

去年以来,面对严峻的铁路运输形势和全段生产实际,集宁检修车间不等不靠,及时展开经营形势教育,引导车间干部职工明确开展节支降耗活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号召每个班组、每名职工都要学会算成本,积极主动投身于节支降耗、修旧利废中。主题团课上,10多名青年团员结合自身工作岗位,就如何进行增收节支、挖潜增效,过好“紧日子”谈了自己的体会和认识。通过主题讨论,强化了车间全员的主体意识,消除了部分职工“节支降耗是领导和管理者的事,与我无关”的错误思想,使勤俭节约逐渐由原来的被动管理变成一种自觉行为。车间80余名干部职工,个个想办法、出主意,提出了不少操作性强、简单易行的金点子。“开办设备维修库”“实行工具使用承包制”“废旧纸箱做成收纳盒”“更改字体格式节约纸张”,一个个节支降耗金点子,为车间降低了生产成本,截止到目前已经累计节省近万元。

结合自身生产特点,这个车间大力倡导“节支就是增收、修旧就是创效”的理念,出台具体措施,切实把好节流关。发动全员从一件生产用料、一度电、一滴水做起,精细管理,降低材料消耗、修理费等可控成本。并制定了严格的奖罚制度,确保了节支降耗目标的实现。细心的同事发现,这个车间的职工总是随身携带着简明列车时刻表,这是出台控制汽车费用支出措施后带来的新变化。车间规定,除了参加抢修任务外,到沿线工区检修设备时,一律不得使用汽车,统一乘坐通勤火车。

在呼和站改施工中,这个车间组织干部职工对拆下的转辙机、变压器等14种信号设备进行回收,大到一套机柱,小到一个螺丝,全部入所,节约了设备购买费用。同时进一步盘活库存物资,对旧器材进行了分类整修,在保证不超期和安全可靠的前提下,调剂使用到专用线上,最大限度地变废为宝,使旧设备利用成为增收节支的一个重要渠道。

今年59岁的孙景海不仅是车间不可或缺的技术大拿,更是修旧利废的高手。他一有时间就钻进试验台,“左拥右抱”废旧电路板、待修的继电器,研究它们的内部结构和原理。一次工区的UPS主机坏了,车间已经同意换新的,可他坚持可以修好,硬是戴着老花镜在灯下埋头钻研了几个小时,终于找到内部一个断裂的焊点,修好了机器,仅此一项就给车间节省4000多元。为了达到全员节支降耗的目的,车间还经常组织孙景海这样的修旧利废能手,开展“节支大讲堂”,与职工交流回收复用、修旧利废等方面的典型经验做法,取得了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