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有一个“抢票哥”,自称最快记录在10秒内成功抢到5张回家的火车票,还帮朋友买了50多张票、近日,他在网上晒出自己的“战果”,引来无数人膜拜。“抢票哥”介绍,成功在网上刷出如此多的车票,一拼网速二靠软件三选时间。(1月15日《南方都市报》)

我们在表达对“抢票哥”“羡慕嫉妒恨”的同时,是否应该反思,为何现如今买到一张火车票,会带来如此之大的“成就感”。

“主客相搏,山川震眩,声析江河,势崩雷电”,现如今形容这“硝烟”弥漫的“抢票”战场一点不为过。花费了多少时间、多少精力在“抢票”事业上,只有当事人自己清楚。为何会从以往“买票难”的这一老大难问题演变成如今的“抢票难”呢,惯性思维,群众会毫不犹豫地将矛头指向铁路部门。

慢来慢来,且收回“唇枪舌剑”,听笔者愚见。

先说说铁路部门,为缓解以往“买票难”的问题,铁路部门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新政策,提供网上订票服务就是其中一项,初衷是为让旅客在不出门的情况下也能买到票。再者就是服务春运相应推出的提前60天预售票期、开车前15天退票免收手续费等优惠,出发点是为了充分利用车票资源,方便旅客安排出行,尽可能减少旅客经济损失。虽然有些政策、服务有待进一步完善,然而常常成为“众矢之的”,是否有些不公平。

再说说旅客本身,惠民政策的出台,令个别“敏感”的人意识到“危机感”,本着“宁杀错不放过”的态势“秒光”车票,一人多票的现象比比皆是,车票囤积,造成有些旅客买不到票,尽管大部分能及时退回,还是对他人购票产生了影响,两方也都是身心俱疲。不仅如此,通过抢票软件买票常常会引发一些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引起个人信息泄露,更有甚者会遭遇银行卡被到刷的情况。其实只要不是自己所需车票,就应当及时放出,利人利己,相信购票秩序会正常许多。

所以,井然的购票秩序,不仅仅需要铁路部门完善相应的政策制度来支持,更是需要作为服务对象的旅客共同维护。这就好比一场球赛,铁路部门与旅客面对着共同的压力,如果双方都“互掐”起来,光靠12306能守好购票球门吗?

“抢票之战”仍在继续,到最后,无论是铁路部门、还是旅客,抑或其他人,谁都不是赢家,只有共同努力维护购票秩序,达到双赢,才是喜闻乐见的结果,你们说呢。(陈彬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