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编者按</b> 上海铁路局金寨综合维修工区是全路首家多工种一体化管理工区。工区承担合武客运专线53公里线路、桥梁、隧道以及供电、信号等设备的检养修和维护任务,实施由工务牵头的客运专线生产生活一体化管理新模式,实现了统一计划管理、统一作业“天窗”、统一作业区段、统一作息时间、统一后勤管理。1月9日,该工区以“落实作业标准化,确保高铁安全”为主题,开展“安全风险管理大家谈”活动,组织多工种专题讨论联劳协作和互控把关方面的问题、经验和措施,力求充分发挥一体化管理的优势,确保高铁安全。现摘登部分发言内容,供大家借鉴。
<b>马磊 (合肥工务段长安集线桥车间金寨综合维修工区工长):</b>工区实施一体化综合养修模式,虽然实现了各工种一同乘轨道车上线路作业,提高了作业效率,减少了结合部管理,实现了高铁安全稳定,但作为工区作业一体化的牵头人,在日常的现场作业中,我感到安全风险仍在我们身边。要确保高铁安全长治久安,我们必须强化各工种间安全风险卡控,遵章守纪,按标作业。确保高铁安全稳定,必须从增强风险意识、加强联劳协作、认真学标执标、强化安全互控四个方面做起,我想特别谈谈联劳协作这一方面。
生产上要突出联劳协作,要避免单一作业。每日作业,各工种要统一使用由工务轨道车、供电作业车组成的综合作业车组进出作业区段,在“天窗”点内联合开展作业,作业结束后统一返回。道岔整治作业时,工电两家单位要共同检查道岔不良地点,安排计划进行工电联整。区间作业要及时联系,严格遵守“天窗”修制度和通道门管理责任制。在施工监督中,监督员要对影响行车过程和范围的情况一一进行排查,保证设备和行车安全。几家单位在同一区间进行作业时,工地防护员和驻站要及时联系,严格按照轨道车运行图上下车。返回时最远端作业人员要一一联系,防止人员漏乘或者作业没有完毕。
<b>李军 (合肥供电段长安集供电车间金寨电力工区工长):</b>我们供电系统不仅具有“高压、高空、高危”等显著特点,而且还不同于路内其他专业,除了站场照明、微机售票、“三品”检查仪用电管理,护栏内和线路侧的长大电缆养护、远动箱变等设备检修之外,还有一条条散布于大山深处和农田的架空电源供电线路。这些线路经受风雨、雷电、冰冻、雪霜等考验,迫切要求我们每一名职工练就过硬的技术本领,自觉养成“遵章守纪,按标作业”的良好习惯。
因此,无论是日常“天窗”检修,还是故障抢修,电力作业人员都要认真执行《电力安规》和检修操作规程,提前做好计划申报、工作票填写、人员分工和材料机具准备等工作,主动加强与工务、电务、通信和车站等兄弟单位和各岗位之间的配合与协调。
作为综合维修工区,虽然各工种工作特点、检修重点、作业内容不同,但最终目标都是为了确保安全,任何环节、过程出现了闪失或差错,都会对安全运输生产造成不良影响。
<b>施学青 (合肥电务段金寨综合维修工区副工长):</b>高铁设备维修“三位一体”模式的运用,需要电务、工务、供电、通信部门间的相互协作。这就涉及结合部设备的检修养护问题,如果各家单位各自为战,不加强联系协作,就很有可能为设备安全埋下隐患。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高速道岔的工电结合部问题,工务在不联系电务配合的情况下变动基本轨框架,很有可能造成电务设备的机械故障。
此外,在高铁设备的日常养护过程中,我们要时刻留心各种设备特性的变化。因为任何变化都是有原因的,人为、季节、损耗等等都有可能造成设备机械或电气特性的变化,这些变化又有可能逐步演变为影响设备安全的隐患。所以我们在日常检修维护作业中要细心留意各种变化,不论是人为的还是自然发生的变化,都要总结分析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提前研判、超前预防。
比如前期由于没有及时发现道岔功率曲线的变化导致道岔操纵卡阻故障等问题都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由于我们的疏忽导致对运输行车造成了影响。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结合自身实际思考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比如加大微机调阅力度、掌握调阅重点项目、做好日常数据的统计分析等。
<b>郭超 (合肥供电段长安集供电车间金寨电力工区电力线路工):</b>安全源于好习惯,工作中每一个作业细节都需要我们养成小心谨慎、一丝不苟的好习惯。自己和身边工友在以往工作中,有时缺乏“变化就是风险”的思想认识,比如登杆不系安全带、某些场合不戴安全帽、检修作业前不按规定检电验电等,这些坏习惯就像无形的陷阱,不知哪一天会让我们在不经意间付出惨痛的代价。
作业指导书是我们确保安全的重要依据,只有严格遵守,认真执行,才能保证工作中不出差错。综合维修工区实行生产生活一体化管理,整合了资源,提高了效率。对作业结合部的管理,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多方协作,不能诸事都找牵头单位。大家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共用一个维修“天窗”,都有责任和义务去管理好、维护好。每次施工及设备维护时,监护人和相关操作人都要认真分析操作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容易出现的问题,对重点、难点、危险点进行分析,逐项列出对策,让每个人都清楚,以此来预防人身事故、设备事故,提高每个人的事故处理能力,做到危险预知,确保操作无误。
<b>俞凤超 (合肥工务段长安集线桥车间金寨综合维修工区线路工):</b>在我看来,我们工区目前安全风险隐患主要是部分新入路职工对安全风险的认识不足,按标作业、遵章守纪意识不强造成的。譬如,在上道前,有些职工没有检查自己的劳动防护用品,如头灯没有及时进行充电;有些新入路职工在上道作业前没有保证充足的睡眠,影响作业效率;有时出工区基地大门时,没有把大门锁好,造成安全隐患;有时在道岔养护作业中,没有及时与电务人员联系,道岔误动导致设备受损;有时在线路养护作业过程中,机具突然出现故障,影响作业质量和效率。
我们要铭记安全责任。这份责任既应该是一个男人对家庭、对父母、对妻儿所担负的责任,也应该是一名职工对单位、对企业所担负的责任。只有对自己负责,才能对企业负责,对家庭负责。上道作业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只有首先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才能最终保证设备安全。
<b>施学青:</b>新入路职工最欠缺安全作业经验。我有一个心得跟大家分享,就是不论走到哪里,新职工一定要跟紧师傅,这是最有效的自我保护方法。
<b>程博 (合肥电务段金寨综合维修工区信号工):</b>说一千道一万,我们缺少的不是规章制度,不是宣传教育,而是执行力不够。有时我们漠视规章制度,总觉得麻烦、繁琐,可是我们一丝一毫的疏忽都有可能酿成事故。例如检修道岔时没有在规定位置放置安全木、没有断开遮断器等,都会在室内误动道岔时对作业人员造成人身伤害;在作业完毕后不对作业工具进行清点,造成工具材料遗留在线路上,就会给动车组运行安全带来重大隐患。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只有明确人员分工,各司其职,一丝不苟、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做到环环相扣,步步为营,方能保障安全生产。
信号工每天的工作就是由一件件小事组成的,尤其要注意细节。例如,作业前通讯工具的互试、电量的检查,道岔作业中安全木的放置、遮断器的断开,夜间作业时照明工具的准备,电气化区段作业时注意保持与接触网的距离,诸如此类。
小事不小,小中见大。我们要当作业中的有心人,处处留心、时时在意,久而久之,就能将隐患消除于无形之中,将事故封锁于萌芽之时,成功规避风险。
<b>张勇 (合肥工务段长安集线桥车间党总支书记):</b>作为高铁车间的一名管理者,我认为,要确保高铁安全,落实作业标准化是关键。有的职工简化作业项目和标准,比如线路捣固不扒砟、不捣八面镐等,往往造成无效作业甚至有害作业。在整理大胶垫过程中,有的职工不知道松前后螺栓,盲目起道,造成起高道现象。在改道作业过程中,上下弹条时,有的职工由于业务不熟悉、经验不丰富,往往容易出现打滑的情况,造成人员受伤。
对一些潜在的风险隐患,有时候职工掌控得还不及时。比如铁路桥下存在大量非法建筑物、构筑物、堆积物,而且很多地方施工单位违章修建道路,这些都存在严重安全隐患;还有在安全保护区内存在非法取土、挖砂、抽排水的现象,对线路路基、桥梁墩台稳定带来了极大威胁。这些,往往都是我们掌控不及时或不到位的安全风险隐患。
<b>李军:</b>在线上作业,标准化作业就是我们的护身符,只要按标作业,事故就会远离我们。我们既不要伤害自己,也不要伤害别人,更不要被别人伤害。安全才是真正最重要的,假如我们因为违章作业而出了事,就是有再多的经济补偿又有什么用?安全大如天,生命最宝贵!
<b>张占阳 (合肥站金寨站车站值班员):</b>在作业中,我想轨道车的转线作业是安全风险关键点之一。我们在作业过程中一定要按照规定进行密码联系,轨道车司机要和值班员确认好信号开放状态再动车;在轨道车进站拿到命令之后,一定要跟计划核对清楚,做到计划和命令一致,千万不要出现拿到命令不核对的现象。
轨道车在返回车站的时候,一定要确认进站信号。我在工作中发现,在作业到3点钟以后,作业人员都很疲惫,这时更要做到一边看好线路情况,一边注意线路上的人员,防止没有及时撤出线路的人员发生安全事故。
<b>崔成 (上海通信段合肥高铁通信车间金寨通信工区安全员):</b>在加强关键作业的安全卡控方面,我认为护栏内作业必须在“天窗”点内且双调度命令下达后才能开始,遇到护栏内作业时,要提前规定行走路线图,不能随便变换行走路线。行走时要走路肩,杜绝行走道心的违章现象。要加强作业通道门的管理,提前指定专人负责通道门的开关。驻站联络员和现场防护员必须同时具备上岗资格,按要求持证上岗。施工队伍遇到必须穿越股道的情况时,必须由现场防护员与驻站联络员联系,确认无车后才能进行。
进行隧道内作业的时候,工区管内的通信机房所属地理环境复杂,隧道内直放站较多。我认为应该提前规划好到各作业点的路程,计算好作业时间和作业来回行走的时间,同时严禁超点、超范围作业。为确保劳动安全,照明工具必须配备齐全,作业前要提前试验保证性能良好,行走时要注意脚下,防止盖板不平踏空摔伤。
<b>马磊:</b>安全风险管理需要“大家谈”,其实更需要“谈大家”。在工区每周的学习例会中,除了交流业务技能之外,大家还可以坐下互相揭短亮丑,找出平时上道作业中发现的安全隐患,揪出问题的根源,认真讨论分析问题解决的方法,反思如何避免此类隐患再次出现,提醒警示,相互学习。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加强现场作业防护和安全卡控,保证作业和设备安全。轨道车开行要由工长和作业车司机共同确认,各专业分设专职防护员,结合部加强防护,同时加强隧道、大曲线等困难地段的联络防护,保证作业和设备安全。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