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9日、10日,六盘水车务段管内普降大雪,该段立即启动冰雪凝冻应急预案,值班干部24小时在站值守,并组织应急队伍进行扫雪、除冰,确保了不良天气下的运输安全。下图为该段滥坝站工作人员正在清扫道岔、涂抹防冻油。 喻麒瑞 摄
编者按
进入冬季以来,路局管内霜、雾、雪等恶劣天气时有出现,给安全生产带来了隐患,对职工现场作业安全形成了威胁。面对严寒,全局干部职工迎难而上,坚守岗位,进一步完善冬季作业劳动安全各项措施,全力以赴确保铁路大动脉的安全畅通。各单位也纷纷开展多种形式的“送温暖”活动,为一线职工送去组织的关怀。
近日,绵阳工务段宝成线下行339公里处作业现场火花四溅,一片繁忙景象。冬日的雾霭中,该段广元线路工区十余名职工正使用新配置的高精度打磨机对钢轨焊缝进行精细打磨。工长邹正伟说:“入冬以来,气温昼夜温差达10多摄氏度,对安全极为不利,防‘三折’工作形势严峻。段上及时为我们配置了科技含量高的机械设备,处置安全隐患就快捷多了。”
加强排查 找准短板
冬季中,受极端天气影响,线路设备进入“病变”高发期,极易出现钢轨、夹板、岔心“三折”隐患。“要想确保冬季线路安全,必须发挥科技保安全的作用,加大对设备的监控力度,将各类隐患最大限度地消灭在萌芽状态,才能夯实安全基础。”面对当前的防“三折”工作压力,该段段长许兴伍如是说。
他们将排查和整治“三折”隐患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引进各种科技含量高的机械设备,全力做好钢轨、道岔全覆盖检查工作。为强化设备薄弱地段的日常监控,他们采用侧磨仪、水平仪等多种仪器对小半径曲线、咽喉道岔等设备薄弱环节的几何尺寸进行检测。除此之外,该段每天还安排技术干部添乘机车,加大对区间防“三折”巡查人员的检查督导力度,对设备跟踪检查,反馈线路信息。
该段积极发挥钢轨探伤工在钢轨“防断”工作中的第一防线作用,在入冬前就对所有探伤仪器进行升级改造和保养,重点加强探伤日常管理,严格执行“疑似伤损双机互校”、“灵敏度施工负责人确认”等标准化作业制度,科学控制仪器推行速度,缩短重点地段探伤周期。同时,在每日作业后采用数据分析软件,对当日作业数据进行回放分析,强化伤损设备检查与监控。他们要求巡道、巡检人员每天将伤损检查的结果纳入每班检查记录,确保设备始终处于安全受控状态。
把握重点 夯实基础
针对线路设备发生“三折”后易引发轨道电路“红光带”故障的实际情况,他们以开展设备整治技术攻关为契机,从提高曲线养护、道岔养护、钢轨养修工作质量等方面入手,对存在的设备隐患分轻重缓急进行整治,并率先将24处应力不均的轨条进行调整,确保无缝线路技术状态良好。他们专门组建轨面修专业攻关队,利用施工“天窗”时间对低塌、剥落、掉块、磨耗严重的正线辙叉进行焊补,最大限度提高轨面平顺度。同时,认真做好轨缝调整工作,全力消除线路上的大轨缝,做好驼峰下线路、绝缘接头等处轨缝的调整和夹板养护工作,防止设备线路质量不良诱发突发性 “三折”。
未雨绸缪 有的放矢
面对繁重的生产任务和恶劣天气的考验,该段不断加强应急准备工作,及时为一线配备科技含量高的抢险设备,并要求各线路车间结合实际,重点突出汽车、人员走行路线,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按照规定储备好各类备用应急料具和开展技术练兵活动,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应急处置能力。
该段党委利用创先争优这一活动载体,扎实开展各类党内保安全活动,要求各党总支组织管内班组党支部联动开展防“三折”应急处置演练,激励党员练功学技、提高业务素质。探伤车间以全路党内优秀品牌“肖堃探伤法”为抓手,组织党员技术骨干对探伤盲区进行技术攻关,全力解决设备疑难杂症;综合机修车间党总支分别成立由党员技术骨干为主要力量的应急抢险小组,积极开展防“三折”应急处置演练,在车间形成党员带头干、职工努力干的良好氛围。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