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山脚下,京包线505公里351米处,呼和电务段葫芦信号工区,13名清一色的男子汉,远离城市的喧嚣、家人的陪伴,在这里上演着属于“男人帮”的苦乐年华。
让学习成为习惯
“电气化区段更换轨道绝缘一定要先做好‘两横一纵’防护,保障牵引回流通畅后方可开始作业。”班前会安排完生产任务,工长王俊田见缝插针,给大家上起了技术课。近年来,大量新技术、新设备的运用对职工业务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这种情况,葫芦信号工区坚持每周一题、每月一考学习制度,职工们利用工余时间勤学苦练,业务技能得到有效提升。
副工长王炜,手里总爱捧着一本小册子,被工区的人戏称为“秀才”。虽然没有接受过专业系统的信号知识学习,但王炜多年来坚持多学、多干、多问、多看,终于熟练掌握了各类设备日常故障处理方法,成为工区的技术骨干,特别在微机监测调阅方面颇有心得,任何细微的设备隐患都逃不过他的一双“火眼金睛”。“秀才”心细,每天他都会把检修中发现和克服的缺点一一整理记入小册子,帮助工友实时掌握设备运行情况。
青春如同一张白纸,唯有奋斗才能留下绚烂色彩。2012年,雒建峰从兰州交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初出茅庐的他感到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与现场实际相差甚远,前所未有的危机感在他的心中油然而生,于是他每天书本不离身、业务问题不离口。在完成日常检修后,他总是一头钻进宿舍拿着《技规》《维规》《信号设备故障处理》等书本进行学习,打下了扎实的业务基础。刚刚参加工作不到一年就代表车间参加了2013年路局组织的技术比武。在安全生产的大军中,雒建峰已如雨后小荷,开始展露锋芒。
给生活“造”点乐子
“咚鼓咚隆呛,咚鼓咚隆呛,信号设备真重要,精检细修要做到,设备才能故障少,防护制度执行好,人身安全定能保,有车,下道!”远远的就听见活动室内传出节奏整齐的锣鼓镲和青工们五句半的声音。葫芦站远离城市,周边没有什么娱乐场所,冷清枯燥的生活没有打败13名男子汉。闲暇之余,职工们总爱钻进工区屋后那片天然的大氧吧——树林里进行体育锻炼,要不就三三两两窝在活动室打乒乓球、台球、下象棋,或向青年书屋借上一本书陶醉在“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意境中。他们总能时不时的给生活“造”点乐子。
远离闹市,吃菜、购物成了难题。办法总比困难多,春天一开春,大家商议着搞点“副业”,在工长的带领下,职工们利用工余时间,开辟出一篇绿色田地,种上了西红柿、黄瓜、豆角等十几种蔬菜。一年下来,小菜园四季都有新鲜蔬菜供应。每逢过年过节,“兼职大厨”马建文就撸起袖子、系上围裙,张罗着给值班工友做一大桌饭菜,工区里不时传来“男人帮”爽朗的笑声。
把苦涩埋在心底
“生活有苦有甜,甜的要吃,苦的也要咽。”工长王俊田常嘴边常挂着这样一句话。都说男人是家里的顶梁柱,但在葫芦站的13名男子汉心中,人人都有一本家事亏账本。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他们却鲜少尽过责任。
副工长王泽平的孩子今年4岁,正是需要大人精心呵护、寸步不离的关键时期,可是忙碌的工作总让他缺席孩子的成长。10月的一天,终于得空的王泽平兴冲冲地奔向幼儿园,准备接马上放学的孩子,却在老师那吃了“闭门羹”。原来,孩子上学以来一直都是妻子和年迈的父母轮流照看、接送幼儿园,从未到过学校的王泽平被老师误认成坏人。经过一番确认才把孩子接走,王泽平的心里百般不是滋味。
今年的八月十五是刘润东入职以来在岗度过的第二个中秋节。“小东,你不是说中秋节能放假回来吗,咋又骗人呢”老家的父母打来电话追问。从3月份开始,葫芦站大小施工不断,集中修、线路整治,加上日常的天窗维修,一直干到了10月,工区职工都没有好好休息几天。就连妈妈生病住院,刘润东都没能回家照顾。身为家中独子,心中的苦楚只能默默咽下。一次次违背自己回家的诺言,时间久了,小刘成了父母口中说谎的娃。
“在过去的小20年中,我和伙计们在一起的时间比和我媳妇相处的时间还长”从1997年起就在这里工作的老师傅李珍录苦涩地笑着。“王工长脾气倔、杨玉爱打球、海军不吃辣椒,对工友的脾气秉性、兴趣爱好掌握一清二楚,却不知道自家媳妇最大的梦想是一家人去旅游。不怪媳妇老说我们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苦乐年华自成诗!团结和谐的氛围、丰富多彩的生活、亲密无间的工友,这群男子汉把这里当作第二个家,用自己的方式述说着阴山脚下的苦乐年华。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