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包兰线上有这么一个养路工区-桃司兔工区,地处偏僻、周无人烟,工区都是大老爷们,被大家戏称为“少林”。
“ 少林”以前的生活是有酒有肉就有乐,工作之余,喝点小酒打发时间,“僧众”们也满足。可时间久了,难免乏味,酒肉无法打发无聊的时间了,“众僧”开始琢磨干点啥,充实生活。
工具管理员张师傅掌管的“武器库”是全工区最重的要塞,全部的工具都在这里完成养护、维修。以往经验,坏那里修哪里,换个零件,保证使用就好,基本上不去做研究,查找根源。现在,张师傅想,“是不是在这里找点活干呢”。说干就干,找来废旧材料拆开研究,弄来相关书籍参考,一有时间就泡在工具房。一天、两天,不见成绩,但他没有放弃。半年后,所有工具都拆卸过无数次,终于,在反复实践中,昔日的老旧零件硬是让他给派上了新用场,修理工具得心应手了,废旧材料都“复活了”。在他的感染下,大家都爱上了给工具“动刀”,喜欢上了工具在自己手上重获新生的感觉。如今的工具房,件件工具排放整齐有序,库房干净整洁,工具状态良好,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职工老王喜弄花草,在偏僻的工区,买菜不便,大家想吃口新鲜蔬菜一直是个难题。想到这儿,他就利用空闲时间在工区院外开辟出了一片小菜地。种子下去,悉心照料,就像对待他的花草一般,有事没事都要去菜地里转转。浇水、施肥、锄草,一天天看着小菜苗的成长,心里美坏了。终于收获了,吃着自己种的菜,倍感舒心。
老李一看,这不行,自己可不能闲着,也得干点啥吧。几块网片一围,弄出个鸡舍来,草、烂菜叶、剩饭用来喂鸡,精心照料,小鸡也长得很快。现在,不但有了新鲜蔬菜,还能吃上新鲜的鸡蛋、鸡肉,职工们都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
如今,工区职工都闲不住了,泡工具房,研究工具结构、探讨维修方案,修旧利废;小菜园在大家的努力下又大了一圈,种的菜也更多了,品种更丰富了,大家翻地、播种、浇水,种下希望,精心栽培,收获幸福;鸡舍里养的鸡也更多了,大家可以敞开吃鸡蛋了。
维修能手、种地能手、养鸡能手,大家都卯足了劲比拼,为明天的美好生活而奋斗,让“少林绝技”发扬光大。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