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桂林讯(铁路网通讯员张光林)一个在铁建系统组建时间不久的工程公司,一个比其他标段上场晚半年的项目部,一个从来没有承建过高速公路的第一管理者,在强手如林的资兴高速公路建设中,凭着自己严谨细致的工作方法、管理能力、品格魄力和真情关爱,带领项目部全体员工经过半年多的奋起直追,却后来居上,成为资兴高速公路全线工程进度快,安全质量好,现场管理优,业主表扬多的标段。因此,项目信用评价也由上场初的第六名上升到前三名,他就是中铁二十三局集团资兴高速公路项目经理刘德。
靠出色成就赢得领导信任
刘德1997年毕业于陕西渭南铁路工程学校桥梁隧道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原哈尔滨铁路局齐齐哈尔工程公司从事铁路桥梁施工。2007年初,他所在的中铁二十三局集团二公司决定由刘德牵头组建一支桥梁工程施工队,三个月之后,他带领20多名七拼八凑的人员在黑龙江的满洲里承建了第一座城市立交桥,经过8多个月的打拼并一炮打响,不仅安全质量无事故,而且工程进度和工期都比计划提前完成,还如数上交了公司下达的利润指标,在得到业主肯定的同时,也受到了公司领导的关注。
2009年初,公司承建的贵(阳)广(州)高速铁路第七标段工程上马,刘德也有幸地带领他的原班人马从东北进军华南,来到广西桂林,承担了胡山1、2、3号大桥、上岭塘源大桥、古斗中桥、潮田特大桥、穿山河特大桥、南圩3#桥等8座大桥的施工任务。参加工作十多年,这是他承建工程量最大,任务最重,技术难度最高、施工条件最艰苦的工程。8座桥梁共有160个墩台,其中潮田特大桥全长2334.34米,有墩台72个,既是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承建贵广铁路七标段第二长特大桥,也是全线重点控制工程之一。刘德率领他的团队严格现场管理,优化施工结构,加强技术攻关,改进施工方案,简化操作程序,克服各种困难,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想方设法抓进度、抢工期,在大家的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下,8座大桥主体工程于2012年10月18日前全部完工,比总的工期计划提前28天,各项指标全部达到了设计要求和标准,不仅桥队多次受到业主和该集团公司贵广铁路建设指挥部的表彰奖励,其中潮田特大桥被集团公司评为“工人先锋号”工程,现场管理被贵广铁路建设有限责任公司评为“标准化工地”,他本人也于2011年被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授予“火车头奖章”的荣誉称号。由于他的出色表现和突出的业绩,集团公司领导将资兴高速公路承建的重担交给了他,委任他为项目经理。
靠严明纪律树立项目正气
资兴高速公路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境内,是连接湖南洞新高速公路,形成湘桂大旅游的新通道。公路全长82.745公里,是由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并管理的一条BOT项目,全线分为8个标段,所属施工单位全部来自中国铁建系统,其中中铁十一局、十二局、十五局、十六局、十八局这些老大哥单位已经组建时间长达50多年,无论是现场管理,文明施工,还是成本控制,增收创效都是中国铁建系统的佼佼者,其管理理念比较先进,经济实力相当雄厚,管理人员经验丰富是其他工程局无法相比的。刘德和项目班子成员清醒地认识到,项目部先天条件不足是难以弥补的,但后天条件通过自身的努力是可以迎头赶上甚至超过别人的,问题的关键就在人。
根据项目部组建后,近百名管理人员有来自公司不同项目,有外聘的、还有临时工、人员参差不齐、层次不一的实际,必须从制度和纪律上约束,把员工的思想和行为统一到项目的规范管理上来。于是,项目部年初进场后在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的同时,重点加强了员工考勤、请销假制度、劳动纪律、寝室卫生、员工食堂、车辆使用等日常管理办法制定和落实,明确了项目员工工作时间“十不准”和寝室卫生“八个要”等具体的条款,成立了以项目部党工委书记为组长,综合办公室、工程管理部、安全质量部、计划合同部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劳动纪律、作息时间和寝室卫生综合检查考评领导小组,每周进行一次检查,每月底进行一次考核评比,前两名给予一定的物资奖励,对最差的1名给予所在办公室或寝室全体人员进行处罚。半年多来,先后对6个卫生最差寝室的22人,3 名没有按时作息员工、4名没有按时上交学习笔记的领导干部、1 名违犯车辆管理制度的驾驶员和1名打架斗殴者进行了通报批评和经济处罚。
用制度加强和规范员工的管理,用检查评比和奖罚监督约束员工的行为,狠抓每名员工各项制度的落实,对做得好的员工进行表彰奖励,及时鼓励,让他们得到实惠。对个别制度执行不力者进行曝光,把他们那些违纪的行为公布于众,经过对比找到了自己存在的差距,促使其改进工作和生活上的不足,迎头赶上,树立了项目的正气,员工们的心往一处想,从而促进了项目管理更加规范,员工自觉性进一步加强,也推动了员工素质的提高和项目各项工作的提升。
靠激励机制激发员工奋进
这个项目部95%的员工来自该集团二公司,这个公司原为哈尔滨铁路工程公司,一直从事既有铁路的维修和新建铁路的建设,承建如此规模高等级公路还是第一次。新的起点,新的工程建设项目,一切都必须重新开始。为了谋求长远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专业管理干部和技术人才,刘德把这个项目作为培养人才和锻炼队伍的试验田。今年初,在项目组建时,项目部领导就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从高学历、年轻化,精干高效上选配项目管理人员。在项目干部的选用上,公司大胆放权,除了项目经理、党工委书记和财务部长由公司统一任命外,其他班子成员和部门负责人全部由项目主管领导选拔,报公司审批任用。于是,在项目副职和部门主管两级干部的选用上,刘德坚持用人德为先,德才兼备,年轻人优先的原则,采取项目党政主管领导选拔,项目部以及公司内部人员推荐的办法,在公司所属项目进行广泛地招贤纳士,凡被推荐者都要进行认真仔细地考察,一旦被选用根据其专业和特长,安排进项目部班子成员或部门重要岗位任职,进行一定时间的试用后再根据其工作能力和表现进行定位。
目前,这个项目部7名班子成员中有1名总工程师和两名副经理年龄都在30岁以下,7个部门的负责人有5个年龄在25—28岁之间,3个分部的技术主管全部只参加工作在3-5年内的年轻人。这些年青干部虽然工作年限不长,资历浅、工作经验不足,但他们有知识、有朝气、能吃苦、爱学习、肯钻研,进入项目工作后,刘德十分注重他们的培养和教育,一方面舍得投资外送对他们进行培训,先后组织人员参加了交通部组织的安全考试和全国试验人员统考,参考人员都拿到了证书。并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傅带徒和传帮带工作,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更快的进步与成长。另一方面按能施用,把一批进步快、能力强的年青人放在重要岗位挑大梁。经过半年多的锻炼和磨砺,这批年青的干部在各自岗位上大胆创新,敢于吃苦,精心安排,勤奋工作,不仅自己的才华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得到更好的施展,而且项目也给年青人搭建一个施展才华,展示自我,提升技能和成才与进步的舞台,使年青干部的作用得到了较好地发挥,见到了实效。
靠科学管理创造良好信誉
刘德所负责的项目部是铁道部进行体制改革时,于2004年由原哈尔滨铁路局齐齐哈尔工程公司并入中铁二十三局集团公司的,并入至今满打满算才10年时间,在中铁建系统属于“新兵”。 作为承建资兴高速公路八个集团公司组建时间最短,且项目管理人员中大多数人没有承建过高速公路项目工程的单位,加之资兴高速公路二标段所处地理位置和环境极其困难的原因,这个集团公司工程上场时间要比其他标段晚半年以上。业主要求2015年9月底以前主体工程全部完工,如何与这些干过多条高速公路项目、有丰富施工组织和现场管理经验的老大哥单位抗衡,面对工程全部处于山区、没有可以利用的既有道路、兴建便道量大、征地拆迁难度大、工期紧、任务重、管理人员经验不足等诸多困难,刘德和他的团队清醒地认识到,哪一个问题解决不好,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将是影响和制约施工生产的“瓶颈”,任务不能按期完成,不仅丢的是自己的脸,更重要的是失去了二十三局的信誉和华南的市场。
在任职前的一天,刘德所属的公司领导找他谈话,集团公司领导寄希望把资兴高速公路这个项目作为长期驻扎和局限于在东北承建工程的所属二公司走出东北、立足华南、滚动发展的起点,也是集团公司打入华南建筑市场的桥头堡,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这一重任对刘德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对一个组建10多年来第一次承建这样高等级高速公路的项目部来说,也是一次挑战自我,谋求发展的大好良机。压力与动力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
刘德所承担施工的资兴高速公路二标段全长9.76公里,工程全部处于山区,不仅是全线8个标段里程最长的标段,也是施工难度最大的标段。为了迎头赶上不掉队,把晚上场耽误的时间和工期抢回来,为了不当拦路虎,不给集团公司丢脸,他充分发挥项目团队的作用,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和办法,抓安全、保质量、抢进度、赶工期。
为了项目人员进场后做到安家和生产两不误,他早计划、早安排,一方面安排人员进行选址安家,投入主要精力进行大小临时设施建设,为施工生产打前站作好准备;另一方面自己带领总工、分管生产副经理以及工程管理、安全质量、计划合同等部门负责人跋山涉水到现场进行勘察,核对图纸,全面了解情况,多次召开施工组织专题会议,对标段工程计划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和科学合理的安排,凡具备施工条件的工点就及时组织人员和机械设备上场。
为了全面发动员工迅速掀起大干施工高潮,4月中旬工程开始破土动工时,刘德就及时召开了施工生产动员大会,确定了全年完成产值指标和分阶段产值指标任务,明确了重点控制工点节点进度和全线终结工期,并将总体目标进行细分化,具体到季度、月、周,落实到工点、工班和操作人,让每名员工指标明确,心中有数。
为了确保施工生产所需的物资、设备和材料及时供应到现场,保证施工生产顺利进行,刘德把征地拆迁视为工程建设中的第一难题,作为项目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配备了以项目党工委书记为组长的5人征地拆迁和对外协调小组,除了征地拆迁小组人员积极主动加强协调,做好地方政府和沿线村民工作的同时,他也不失时机地与地方政府相关人员和驻地村镇干部沟通联系,用东北人的豪爽与他们交朋友,在不违背政策和原则的情况下尽量帮助拆迁户解决难题。真情赢得了地方政府和村民的理解与支持,工程开工以来,没有因征迁工作的滞后而影响和阻碍施工生产。
为了强化现场管理,使生产一线始终保持高效运转态势,刘德根据山路绕道时间长,行走不方便,项目管理人员对现场管理和服务难以及时到位的实际,将标段工程划分为三段,成立三个分部,由项目副经理兼任分部经理,所有分部办公点设在与管辖路段、交通方便的村庄或工地,实行分段管理,把施工方案的制定、现场施工组织和管理,工程质量、安全和进度包保,周边村民关系的疏通与建立等权力下放到分部,避免了因道路不畅,交通不便而带来管理不到位的现象。
为了避免因天气变化和外部干扰等不利因素影响施工生产和造成工程进度滞后,刘德针对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科学合理的安排施工生产。上半年阴雨季节较长,他就要求工队把施工的重点放在隧道和桥梁等工点上,待天晴时进行路基突击施工;夏季天气炎热,项目部就调整作息时间,把现场作业安排在早晚天气凉爽时段进行;秋季是施工的黄金季节,就抓住时机开展时间短、见效快的劳动竞赛和分项工程之间的对手赛,把竞赛期间的指标和任务分解到工点、班组和工序,对完成任务较好的工点进行表彰奖励,从而激发工队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工程进度每月都新的突破。
为了加强执行力,保证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刘德在标段内建立了安全、质量、进度、管理和效益五项指标检查、考核、评比制度,每月底进行一次综合考核评比,把当月完成的各项指标与分部经理、架子队长和现场管理人员的绩效挂钩,奖优罚劣,用激励机制来强化管理,提高工效,调动生产积极性,确保各项目标任务按计划顺利完成。
思路决定出路,严管才能高效。刘德在学习和借鉴兄弟单位先进管理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我的同时,还结合项目实际推陈出新,积极研究和探索创新工作方法,提升管理能力,鼓舞员工士气,提高工作效率的途径,抢进度、攻难关,月完成产值指标持续高涨,不仅提前一个月完成了全年的产值计划指标,而且信用评价由上场初的第6位上升到第3位,在月度和季度考核中,多次受到业主的表彰奖励。为此,中铁建桂林投资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兼总经理戴保民高度评价该项目是一个团结的班子,员工是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是值得全线学习的样板和标杆。因而也为项目“走出东北、立足华南、滚动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靠真情关爱得到员工信赖
一个项目工作的好坏,决定因素在于人,要让员工安下心来好好工作,首先必须让他们安下家来,处处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大家庭的温暖。近一年来,刘德就是按照这个落脚点,时时刻刻对员工的衣食住行全想到,把员工的病困冷暖挂在心。
项目组建时就购买了大批的床铺、床上用品和日常用品,制定了伙食补贴标准,凡是到项目工作的员工(包括临时工),不需要花一年钱都可以享受免费的吃和住。
项目驻地是个小乡镇,大部分工地都在山区,比较偏僻,员工的文化生活十分单调,为了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每个员工宿舍都配备了电视机,开通了闭路电视,大型工点修建了篮球场,添置了文体器材。每逢国家规定的节假日,他都要提前进行布置和安排,并拨出专款组织员工开展小型多样的文体娱乐活动,到附近景点参观游览,让大家感受到节日的快乐。
暑假是员工家属小孩来队探亲团聚的高峰季节,为了让这些长年难以见面的“牛郎织女”幸福地度过“蜜月”,刘德针对项目驻地离桂林较远,交通不便的实际,他给办公室交待,不管是正式工还是临时工的家属小孩来探亲,都一视同仁一律派车到200多公里的桂林去接送。家属小孩来队后,项目部专门在驻地附近联系了宾馆,免费安排他们住宿,提供必要的日常生活用品,并明确规定,凡来队的家属小孩,吃住一律免费,还让食堂根据不同省份、不同地区人员的不同口味,调剂好伙食,增加主副食品种,使来队家属和小孩感觉到在自己家里一样。让来队家属小孩生活无忧,其乐融融,享受到了比在家里还温暖、还快乐的生活,不少人深有感触地说:“过去,我们每年都要到项目上探亲,但象这样人性化的接待,周密细致安排生活和活动的却还是第一次,这个项目部的领导想得真周到啊”。
项目年初组建上场后,刘德就定下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凡员工在项目上过生日,都要进行庆贺。为此,项目部以及下属三个分部基层工会组织为每名员工建立了生日档案,只要有员工过生日,就根据每名员工不同工作环境和条件,都要提前准备,或购买一定的礼物,或安排食堂增加几个菜,每到这个时候,除了安排部门以上领导参加外,经理和党工委书记只要在家,他们也都会到场为“寿星”们送去生日的祝福和问候,增强了员工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
施工单位男职工找对象比较困难,刘德就在项目一些合适的岗位上尽量挑选一些应届女大学毕业生或临时女工来工作,给大年男职工提供一个相亲的机会,不到一年时间就为3名男青年找到了自己称心如意的另一半。对在本项目以外找的女朋友,只要对方愿意或工作单位允许,就可调到项目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给他们更多幸了解、培养感情的机会。
刘德在关心项目群体员工工作和生活的同时,对一些家庭特别困难员工,想方设法地给予帮助和照顾,减轻其负担,促其安心工作。项目有8名员工孩子都在上学,妻子又没有工作,全家靠一个人的收入来维持比较困难,刘德就把这些员工的妻子安排到项目搞些后勤服务工作,既解决了夫妻两地分居,又缓解了家庭压力,而他的妻子一直没有工作却没有“优先”照顾安排,为此,员工们对他只为别人着想,而不考虑个人问题的大公无私精神感到由衷的敬佩。
真情关爱在温暖每一名员工的同时,也激发了员工奋发向上、乐于奉献、多做实事的强大精神动力和巨大的力量,大家以项目发展为己任,以“立足华南、滚动发展”为奋斗目标,信心更足了,干劲更大了,纷纷表示一定要用实际行动创出最优异成绩给予项目组织和刘德以及他的团队最好的回报。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