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勇

马云在上世纪末还是艰苦创业的英语老师,今天就依托阿里巴巴这个电商帝国以195亿美元的身价成为中国内地新首富。风起云涌的互联网时代造就了一个又一个传奇,于是,互联网思维便拥有了众多崇拜者。互联网正在释放巨大的红利,对于正走入市场的铁路,又该如何应对呢?

当前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未来将没有“互联网企业”和“传统企业”的区别,所有的企业都是“互联网企业”。互联网在铁路的售票系统、办公系统、安全质量管理系统等领域不可或缺,在铁路的经营活动中,互联网思维也是不可回避的话题。

前段时间,铁路零散货物快运全面铺开,昔日“铁老大”变身“快递哥”的话题也成为舆论热点。资料显示,当前铁路零散货物业务量、营业额已进入全国物流快运企业前5名。在可喜的转变背后,我们也要看到铁路在某些方面的不适应,诸如营销模式单一、送取货渠道不畅通、客户服务不到位等。由于“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依然存在,货主的体验没有达到最佳状态。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说明铁路庞大的运输网络、高性价比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释放,铁路还可以把市场蛋糕做得更大。

互联网思维里没有“老大”。企业的方方面面都围绕着终端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进行设计,又通过用户反馈及时进行调整。铁路积极融合互联网思维,已经不是可有可无的“自选动作”,而是必须紧跟的“规定动作”。我们不仅要从观念上努力改变“铁老大”的形象,还要把服务旅客和货主的承诺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努力打造“时间带不走、别人抢不去”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