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定职仅两年就成功竞聘为副工长;他的小发明已在全段范围内逐渐推广运用;与他年龄相仿的班组伙计们更是对他心悦诚服。他就是刘坤杰,洛阳供电段邓州供电车间耿坡接触网工区副工长。

他“退伍不褪色”,至今仍然清晰记得新兵班长告诫他的话:“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刚参加工作的他,面对头顶纵横交错的接触网、品类繁多的零部件、层层叠叠的业务书,不但没有退缩和畏惧,反而激起了他无穷的斗志。为此,他推掉了朋友们的“觥筹交错”、删除了他心爱的电脑游戏,拿起了一本本业务书籍,几乎把所有业余时间都用在钻研业务上。为尽快掌握接触网相关业务知识,他虚心向老师傅们请教学习,取得“卷卷真经”;每次“天窗”作业,他与平日所学相互印证,总结不足;遇到难题,他翻资料、细琢磨,不弄明白不罢休。很快,他的业务水平直线上升,在众多青工当中脱颖而出。

2012年5月,他所在的车间公开招聘班组长,为检验自己学习成果,明白自己的差距,他毅然报名参加。一批分配来的伙计调侃他说:“中啊,坤杰,才干两年就敢跟老师傅们争了?”“咱不是试试,重在参与嘛。”他打了个哈哈说道。别看他嘴上说的轻松,心里却异常重视。他结合往日工作中的学习心得,把自己掌握的业务知识细细梳理了一遍,列出条目式复习计划,已掌握的他再次研读,温故知新;模棱两可的,他反复钻研,确保清晰明了;没掌握到的,他逐条逐项学习请教,尽量扩大自己知识面。在竞聘中,他沉着冷静、超常发挥,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斩获邓州接触网工区副工长职位,成为他们车间当时最年经的副工长。

长期以来,搭建在线路供电设备上的鸟巢,一直都是供电人们的“心头大患”。为此,他们车间每年都要派出大批“人马”巡视,遇窝就拆,什么仿生的、声控的各类驱鸟方式用尽,却收效甚微。他们一天最多要巡视线路100多公里,清除鸟窝30多个,鸟儿的执着和顽强折腾的这帮小伙子们疲惫不堪。一次他们班组郊游吃自助烧烤时,一位伙计闲来无事用烧烤铁钎扎矿泉水瓶玩,不一会就把水瓶扎的跟“刺猬”一样,这一幕顿时让他眼前一亮,一道灵光在脑海中闪现:“如果要是把这只‘刺猬’放在线杆上,那鸟儿们岂不是没有‘立足之地’了吗?”他想到就干,买来成本仅5分钱一支的烧烤用铁钎,搜集大量废弃矿泉水瓶,填充沙子水泥,用20只左右的铁钎,制造出成本仅1元左右的新型驱鸟器,因其形酷似刺猬,索性取名为“鸟刺”。一经试用、效果显著,除发现“鸟刺”铁钎上留下各色羽毛外,再无任何鸟巢踪迹。这项发明得到段、车间的大力赞许和认可,并初步定邓州供电车间为试点,逐步在全段范围内推广应用。

2013年8月,家在邓州本地的他,却主动要求调至地处湖北境内、人员紧张、任务繁重的耿坡接触网工区。他新官上任后同样也有“三把火”,第一把火烧的伙计们内心火热火热的;第二把火把设备淬炼的如钢似铁,第三把火让整个工区溶为铁板一块,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耿坡工区职工多数家在外地,调休困难,他主动替伙计们值班,经常在工区连轴转。工区地势偏僻,很难请到厨师,他多方打听,发论坛、贴告示,终于在周边请来“大厨”,解决伙计们后顾之忧。为消灭设备隐患,他利用每次“天窗”作业,认真观察研究,全面掌握管内设备状况,建立问题库,有针对性的带领伙计们攻坚克难,提升设备“健康指数”。工区业余活动较少,他组织大家打篮球、斗地主、大扫除、种盆栽,增进伙计们之间交流,无形中凝聚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