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中铁二十三局二公司承建的牡绥铁路绥芬河站房综合楼工程顺利通过2014年度黑龙江省工程结构优质工程评审,为争创省优质工程“龙江杯”奠定了坚实基础。
受黑龙江省建筑业协会的委托,由哈尔滨铁路质量监督站主任张友实等三人组成的专家评审组,通过听取施工单位情况介绍,建设、设计、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评价,查看实体质量及内业资料,总结评价等方式,对绥芬河站房综合楼申报2014年度黑龙江省工程结构优质工程进行了全面评审。
绥芬河站房工程既是中俄边境的口岸站,又是牡绥铁路扩能改造项目全线最大的站房工程,标准高、工期紧、技术难度大,受到广泛关注。为此,开工之初,项目部便把站房工程定位于口岸的精品工程、地方的标志性工程。高标准、高起点,打造了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内外温差控制,剪力墙钢筋绑扎,梁板支撑系统采用扣件式钢管支撑架施工,混凝土空心砌块砌筑等施工亮点。攻克了较大规模建筑的施工放线控制,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高大模板支撑等技术难题。应用了建设部推广的“十项”新技术中的,高性能混凝土、高效钢筋与预应力、新型模板及脚手架应用、绿色施工和信息化应用等5大项新技术,为确保工程质量和创优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
专家组综合评审认为,该项目质量管理机制健全,施工组织到位,质量保证体系落实到位,特别在工期紧、任务繁重、施工难度大的挑战面前,能正确处理安全、质量和进度的关系,把握施工过程控制,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柱棱角清晰顺直、外光内实,感观较好。在新技术应用和技术难点攻关上取得了成效,打造了施工亮点,实现了质量稳定、安全可控、兑现工期的目标,达到了黑龙江省工程结构优质工程验收标准要求,一致通过评审。
据了解,绥芬河站房综合楼总建筑面积 21659平方米,总投资 2.68 亿元人民币。包括国际、国内候车厅、出站厅、售票厅、集散大厅、贵宾室,行包房,天桥等多个功能区,装备最新电子口岸查验设备。建筑主体六层,地下二层、地上局部四层,建筑总高度56.385米(钟楼顶),总长度180米,最大跨度59米,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高架候车厅屋面采用空间网架钢结构,进站大厅屋面采用钢筋砼结构屋面,站台柱雨棚采用钢结构,全部工程计划2015年9月竣工。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