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一线

咱们的好工长——记重庆电务段重庆北信号工区工长王勇

2014-11-06 08:24:14来源:用户投稿作者:姚亮

王勇(右)带领职工检查设备。

本报记者 姚亮

守卫在重庆北站的重庆电务段重庆北信号工区共有13名职工,就在不久以前,这个工区成了段上一个令人伤脑筋的班组,安全很不稳定、职工思想涣散、设备隐患频发……也就在这种局面下,段上派了一名“空降工长”,从此,这个落后班组的落后帽子就再也戴不稳了。

要说新的重庆北信号工区工长王勇的就位是临危受命,那一点也不为过。当时,管辖区内设备质量很不稳定、故障很多,道岔运行不正常,小卡阻现象时常出现,曲线波动频繁,股岔扳动常不到位,常常因为设备故障影响行车安全。

王勇到工区后,首先抓质量管理,特别是抓检修质量。他亲自带着工区的年轻人战斗在一线,对他们边带边教。同时发现检修中有什么经常忽略的问题,及时提出来,坚决杜绝不正常现象重复发生,使设备质量明显提高,一直到现在再也没出现当初那种故障频发的状况。

王勇今年43岁,已经是20多年的“老铁路”了。从1992年入路后,他在原广安电务段工作。他家在北碚,原来在北碚上班,很有规律。可现在,在远远的重庆北站上班,回家不方便,照看不到读高三的儿子,他时常为此感到内疚。他说,因为工长的工作繁重,既要管职工的工作,又要管职工的生活,家里自然就顾不上了。

在他脑子里,工区哪个职工有什么事情,生了什么病,他都记在心里,并及时关心。有一次,青工罗元志得了重感冒,这个小伙子不懂得照顾自己,有病就硬顶着,还要坚持上班。王勇就催着他吃药,告诉他在工区的药箱里拿什么药,使这个平时在家娇生惯养的小伙子深为感动。

有些职工有什么想法,也喜欢跟他聊。叶利伟,这个小伙子从小就由爷爷奶奶带大,他的性格和其他年轻人想法有点不大一样,有时有点脱离实际。王勇就跟他说:“一个人要适应这个社会和时代。虽然家里有爷爷奶奶关心和迁就,但在工作上,又能让谁来迁就你呢?不能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是吧?”就这样,在王勇的启发下,他也开始慢慢转变了。同时,王勇叫大家多理解和关心他。在大家的共同关心帮助下,叶利伟有了明显的进步。

工区年龄最大、58岁的老职工陈明华的家就在重庆北站。王勇考虑到他岁数大,眼睛又不大好,还有高血压,就尽量照顾他,安排他白天在室内防护,少干体力活。陈明华高血压病犯了会头昏,王勇生怕他摔跤,时常对他特别关照。他也很自觉,能够体会到工长的温暖之意,平时对年轻人教授业务也很卖力,尽力多发挥老职工经验丰富的优势,使年轻人受益匪浅。

曾经一度,工区职工中很多人都要求调出重庆北,因为他们觉得太累了,晚上在重庆北干完活后就回去睡觉,第二天白天又要到动车所接着干。而当时大家面临的是设备状况又很不稳定,王勇只能这样严格要求大家,大家需要加班加点,就是为了在短时间内把设备搞好,这是他特意加大了大家的工作量的原因。这就不能不使大家发牢骚了,想调走的人接着来找他谈。一当到了这个时候,王勇就跟他们说:“大家想一想,现在设备那么不稳定,影响生产、影响安全,我们大家能够闲得下来吗?我们呀,要先苦后甜,等设备稳定搞好了,就自然可以轻松了嘛。”后来,大家果真看到了结果,那就是以前他们值一天班就觉得忙都忙不完,累得不得了,现在他们值两三天班都觉得没什么大麻烦要他们去应付,都觉得王勇当时对他们说的话得到了应验。王勇常常对他们说,只要我们大家齐心协力把设备搞好了,那么自然大家就会轻松许多。

在这个工区,凡是到现场作业,他们每人的工具包都有二十多斤重,里面装着检修的各种工具。王勇笑着对记者说:“有人说,信号工的肩膀好象有一边高一边低的,我不知道是不是长年这样背重包形成的一种习惯造成的,从这个现象就能看出大家肩上的担子是重的。责任重于泰山,当兵扛枪能站得笔直,信号工作让我们的肩膀变得比较斜一点,但靠得住安全这座大山,让它巍然不倒,铁路不就保持畅通了吗。”

王勇时常对兄弟们说:“我们十几个职工在一起这叫有缘,大家要珍惜,我们在一起上班的时间要比陪老婆的时间都多哦……”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