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陈家儒 记者 宋捷
9月26日,在成都北车辆段成都北运用车间会议室内,各车间干部及专职技术人员正在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在主讲的位置上,一名身着“黄马褂”的职工正在作汇报,车间管理干部、技术专职等参会人员认真地做着记录。这名作报告的职工名叫谢晓兵,今年42岁,是该车间上到作业场三班副工长,也是车间首位添乘西南快运班列的人员。
自9月13日首趟西南快运班列在城厢站始发后就安全信息频传,该车间先后收到四次疑似故障信息。尽管一路上有惊无险,但这一问题立即引起了全段的高度重视。经过车间反复筛选人员,谢晓兵在众望中挑起了大梁。
9月24日,谢晓兵出师“不利”,X851次快运班列在城厢站始发前半小时左右,突然发生了不缓解现象。回忆起添乘当天的突发状况,谢晓兵突然握紧了拳头。
随后,他赶紧向车间汇报了这一情况并请求技术支援。期间,他按车间相关应急办法对该列车所有制动部件进行了检查。最后锁定了机后11位的棚车。
原来,按照路局下发的标准,西南快运班列的风压应该为500千帕,而早前路局对该线路风压一致规定为600千帕。于是,谢晓兵立即要求司机做最大解压量试验,并手拉缓解阀拉杆排出制动缸的风,然后重新充风通过始发全部试验,制动抱闸的原因果然如谢晓兵所判断的,是因为风压不一致造成的。
尽管列车已正点始发,但谢晓兵在添乘途中每时每刻都过得不轻松。为了避免同样的问题发生,谢晓兵根据列车运行图点在途中还拟定了自己的作业计划。期间,停车最短的一次仅10分钟。而谢晓兵的工作餐均由车站配送,正常情况下只有到站才能吃上饭,吃冷饭冷菜已成常事。
最让谢晓兵难忘的是在贵阳南站改貌物流中心,他克服高站台影响视线、凹凸线路行走易摔倒的困难,对该列车做了细致的全面检查,确保了所有车辆技术状态良好。19小时后,列车到达六盘水站,谢晓兵坚持完成了检查作业、采集数据等工作。
在添乘期间,谢晓兵还管了一次“闲事”。9月25日,在昭通站停车装货时,装卸货用的叉车因压塌行李房门口地面而深陷,无法动弹。按照图点,车站20个文件柜、30余件零散货物必须在15分钟内完成装车。车站站长急得到处打电话调兵遣将。“远水哪里救得了近火?等人来了,列车肯定晚点了!”谢晓兵一边说一边卷起了衣袖,帮着车站人员装车。终于,在不到12分钟的时间里装车完毕。
9月26日5时35分,谢晓兵接到了妻子的电话,因癌症在医院接受化疗的岳母被下了病危通知书。但是,按车间添乘纪律,谢晓兵在终到后坚持做好最后一次列车质量检查,直到次日交接人员接班才算是完成任务。
车间根据谢晓兵的添乘信息,及时掌握了西南快运班列开行的多项技术指标的第一手资料,进一步完善了西南快运班列安全保障体系,大大增加了西南快运班列的运输安全保障,为路局打赢收复零散货物运输市场“失地”战役奠定了坚实的安全基础。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