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中旬开始,成都车辆段参加全路“三进(进京、进沪、进穗)”秋季旅客列车质量鉴定的列车陆续始发,至此,该段秋季客车整修工作部分完成,去接受全路最高等级的考试。为了赶考,该段已经做了两个月的备战。
整修中找准重点突出亮点
今年旅客列车的整修有两大特点:一是质保时间长。秋季整修完毕后,其质量要保证到春运结束;二是整修要求高。今年的秋鉴目标要实现受检车辆全部达到A级,力争北京、上海、广州任意两个检查点取得第一名佳绩。成都乘务车间以“六防”为整修重点,成立车间、车队两级秋季客车整修工作小组,在整修中突出三大亮点:一是发电车小改小革。自行研发励磁箱检查侧窗改造,便于故障检修,缩短检查和维修时间。二是强调轮对故障报修。轮对故障是客车“六防”中的重中之重,要求乘务员要对全列车轮对运行品质做到心中有数,异响需实测,达标或震动较大均交“181”处理,漏办将严肃追究责任;三是规范定置管理基础工作。重点清查工具、备品,按照实际需要定量、定位、定人管理,资料台账“一列一档”管理。
抓紧时机排除安全隐患
为确保秋季客车整修质量,成都运用车间组织成立了质量抽查突击队,由车间分管主任带队,车间技术骨干等10人组成的突击队,分成四个小组,从9月15日至10月10日,结合运用客车质量关键的专项检查整治要求,不间断开展质量突击抽查,对车辆故障“围追堵截”,防止车辆“带病”出库,确保“三进”列车鉴定等级达标。
同时,该车间还成立了“秋整青年突击队”,车间电气、检车班组的10多名青年突击队员主动利用休息时间,在团总支的组织下,对客车进行质量进行抽查和整治,按照秋整要求对客车上、下部进行细致的检查,共发现故障26件,及时处理12件,不能处理的也及时通知班组进行销号。
充分发挥青工作用 在烈日下完成秋整任务
异地车间攀枝花运用车间近两年新进了大量的青年职工。入秋的攀枝花依然烈日炎炎,让这批青工也在整修中接受了一场严峻的考验。
10月8日上午11时,空电班专修小组的青工们处理完K118次列车故障交接簿上记录的故障后,又对全列的集便器进行了一次全面复查。检查至该列车8号车厢时,一向细心的黄磊发现2位集便器喷嘴有轻微的漏水现象,此时已经接近出库时间了,他让小伙伴黄凯赶紧到材料室领了一个新的冲洗阀,自己则从工具包里拿出螺丝刀拆卸起冲洗阀来。阀刚领回来,广播就通知该车要出库了。黄磊顾不得许多,一边擦汗一边加紧安装。这时,列车突然启动了,黄磊一不留神,被晃动的车厢甩了一屁股跌坐到马桶坑里。他顾不得查看身上的污水,爬起来继续进行安装。几分钟后,冲洗阀安装好了,实验完全正常。此时,列车已到达始发站,黄磊走下车出了站,回到车间准备迎接新的工作任务。
做好后勤减少安全风险
为了确保旅客列车顺利完成秋季整修,“三进”车以良好的状态参加鉴定工作,设备车间从9月下旬开始,对检修现场脱轨器、地面电源、管道等重点设备进行专项检查,对存在问题的设备及时登记及时处理,到目前,设备班已处理脱轨器、管道等故障25个。
在后勤保障中,上部车间还对“三进”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减少运用安全风险。一是对餐车烟帽进行改造,取消了防雨帽与车顶接触面的焊接工作,防雨帽底部固定圈与排气扇筒用螺杆连接,这样可减少车顶焊修作业,也可能在餐车清理油垢时,仅需卸下螺母就能对防雨帽进行拆装清洗。二是外露风表加装防护罩,杜绝了旅客将行李直接挂在风表上,给行车安全带来隐患。三是将发电车冷却间外窗防护罩更换为不锈钢网及边框,并使用不锈钢铆钉进行固定。(通讯员 胡婷芬)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