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岛机务段淄博检修车间,一提起陈兰茂,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 “土专家”。

今年57岁的陈兰茂是位技师,检修技术高超,爱动脑,手又巧,经常进行一些小发明小创造。机车中修落车进转向架,过去没有专用工具,都是用眼瞄着测量,容易产生误差,旁承经常偏移,影响生产效率。陈兰茂从建筑工地上用的墨线中产生灵感,设计制作了旁承定位器,拿到现场一用,还真管用,机车进轮落车一次准确到位。

“老陈爱动脑子、点子多,他发明的许多工具给机车检修工作带来了很多便利。”工友许传森说。看到职工在分解组装机车前后钩时,用钢丝绳捆住吊起,容易滑脱,很不安全。陈兰茂在仔细观察吊运过程后,回家摊开图纸,边琢磨边画,仅用了一周的时间就制作出了一套专用吊具。吊具上的两个卡扣将车钩扣住,根据车钩两端重量进行调整,使其稳稳地吊起,既快捷又安全。去年6月,一台机车后钩安装座被撞坏,需分解整修。接到任务后,陈兰茂制作了专用小工具,采取画线方式,48个孔一次画线成功,加工装车后符合各项技术要求。

这些年,陈兰茂制作了多少专用工具、开展了多少小革新,他自己也记不清了。仅去年以来,他就完成单元制动器分解专用工具、抱轴油盒盖锁闭装置等小发明20余项,提报合理化建议30余条。

刊自济南铁道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