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付世坤 通讯员 万小勇 李各
2011年9月,邓洪政接任重庆车辆段检修车间下部配件组工长一职。作为“兵头将尾”,工班长的作用将关系到班组的和谐、稳定,邓洪政深谙此道。他在工作中勤于思索、善于总结,逐步摸索出了“管、聚、带”管理“三字经”,并在不足三年的时间里,以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严管厚爱的管理理念、春风化雨般的人文关怀和以身作则的敬业精神赢得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
下部配件组是全段操作机械设备最多的一个班组,现有职工25人,其中青工12人,职工平均年龄36岁。“那时班组纪律涣散,职工思想散漫,班组环境脏、乱、差。”邓洪政回忆起刚担任班长的情形时说,“我初来乍到,年龄偏大的职工根本就不服管,年轻的职工大多是独生子,不好管。”打那时起,邓洪政开始从作业程序、职工考勤、考核奖惩、班组厂务公开以及职场环境等方面制定制度约束职工,严格做到在制度面前没有例外。以前,班组的生产设备和工件随处摆放。现在,邓洪政按照“三标”建设的要求,固定设备实行定人、定设备包保,移动设备定区域放置,将作业现场划分为瓦托检修、配件、车钩、弹簧分钩组装四个区域,工件严格执行“三分开”(良好、待检、报废品)制度,作业环境有了很大改善。
班组的老职工在不断退休,青工培养便成了当务之急。邓洪政将班组职工划分成三个梯队,年龄偏大、技术能力强的业务骨干属于第一梯队,起“传帮带”作用;善于专研、勤学业务的青工归为第二梯队,作为重点培养的苗子;后进职工被列为第三梯队,作为鞭策激励的主要对象。大学毕业生宫建荣刚到班组,被分配到电焊工岗位。由于他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勤奋好学,邓洪政将他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如今,宫建荣已担任副工长职务。“情感是开启职工心灵之窗的钥匙。”这是邓洪政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他从思想教育工作入手,建立班组谈心长效机制,定期了解每名职工生产、生活和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引导工作,解疑释惑、凝聚干劲。班组职工大多数性格粗犷,因此,邓洪政注重从细微处触动人、显真情。他与职工真诚沟通,体贴、细致的工作方式为职工送上了一份真情和关爱,让职工感受到班组家庭般的亲情和温暖。“邓工长让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说起邓洪政对自己的关爱,职工黄天热泪盈眶。黄天是退伍军人,性格倔强、不服管教。岗前培训期间,老师拿他没有办法,称他为“皇天在上”。黄天分到检修车间时,没有班组愿意要他。后来,邓洪政接纳了他,把他作为自己的亲兄弟一样对待,每天完工后与他进行沟通交流,重疏善导,并循序渐进地增加他的工作量,让他既能接受,又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变化在悄然发生,如今,黄天在自己的岗位上可以独当一面了。
2014年以来,段修生产量增加。邓洪政精心组织每一项作业任务,并且抢着干脏活、累活、难活。当夜班的职工经常会见到邓洪政帮助一些新顶岗的职工作业,耐心传授操作设备的“秘笈”。在他的带领下,职工把爱岗热情转化为了实际行动,干工作不分谁轻谁重,加班加点也没有怨言。
下部配件组担负着25台大型设备的养护任务,职工既是设备操作人,同时也是设备养护人。“设备重在养,设备出故障就会影响段修生产。”当前,段上正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邓洪政以此为契机,在班组中开展了“红旗设备评比”活动,通过党员包保发挥表率作用。“以前我们每天晚上都要处理构架抛丸机的故障,现在保养到位了,故障处理的次数明显减少。”说起邓洪政,设备车间职工不由得竖起大拇指。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